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良方十帖感冒篇(作者:皮沙士)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858 次浏览 • 2016-02-02 21:17 • 来自相关话题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 ...查看全部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 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侵及头部则头痛,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二、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 对号入座 
1.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2.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3.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4.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5.晕--------------------------------苓桂术甘汤
6.痛-----------------------------芍药甘草汤 
7.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8.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9.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10.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 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
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注:到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 
  1. 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
5.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
6.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
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1. 小青龙汤:
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1. 麦门冬汤:
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1. 麻杏甘石汤:
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1. 苓桂术甘汤:
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1. 平胃散:
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1. 胃苓汤:
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1. 葛根芩连汤:
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 小柴胡汤:
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
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迭,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朮甘汤也有重迭。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朮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他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朮甘汤或小柴胡汤);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朮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注1即可解热,病愈。)
7.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即可判断为脑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后记:敬请拥有本文者以慈悲心广为流传,但请勿任意增损删改,并请保留后记一文。
【附】中医秘籍大公开---后记 
中国时报73年2月28日第8版「医生不看病,病人不会死」:
瑞士学者韩鲁士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美国加州等地区,发现只要有医生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35%。您知道吗?治妊娠呕吐的西药「白利麦豆」之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导致日本药厂破产;而第一代避孕药的剂量是现在的一百多倍!您可否仔细想过?以前西医认为盲肠没作用是人体的累赘,割掉比较不会引起盲肠炎;现在却发现盲肠可以解类固醇。以前扁桃腺炎就鼓励割掉,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现在却发现割掉后,人体少了一道防线,将更糟糕。这要作何解释?香港脚(民86、6)、青春痘(民87、2)这么小的毛病都治不好,吃了药不是会死人,就是会自杀;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何没几年就因副作用太大而淘汰;连广告都以不含阿司匹林为口号,来唾弃这个叫某些人吃了会胃出血的硕果仅存者。
天天高喊血压、糖尿病防治、到处都是洗肾中心,治到死也治不好;反倒是活活地被整死,连蒋经国总统都难逃脚趾被一只只切掉的命运。您知道吗?台湾的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尿失禁(某日某报记者盛竹玲报导);而有4分之1的成年女性没有子宫。
雷久南博士表示:美国最先进的癌症研究机构明知道化学及放射治疗无效,而且霸道,却不敢公布。(既得利益、谁愿放弃!) 孙起元医师表示:被国际医学标榜为白血病的最先进疗法之残酷与霸道,将会在国际医药史上留下最惨痛的一页。(为何媒体都只报导移植成功,而没人揭发移植后的死亡率与苟延残喘、生不如死呢?) 
知道吗?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谢贵雄教授表示:中医是我的最爱!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先生早先打压中医不遗余力,年老后悔莫及?为何前省立桃园医院的姜淑惠医师甘愿放弃高薪,痛骂西医!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懂得生命的真谛、舍本逐末,不懂得生理学,而以唯物的病理解剖理论,将人的器官不断地切割,正突显出现代医学之捉襟见肘。 
*在这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怀疑、诈欺的世界中,要您相信本文是很困难的;因此,本人郑重地告诉您:如果您发现本文有任何广告敛财之嫌疑,请您将本文丢到粪坑;如果没有,请您用最真诚的心相信它!
本人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只是不满中医被歪曲、误解、破坏;不满政府长期打压中医,叫中医自生自灭,以致医疗品质低落,令人以为中医不科学。故大胆地用最浅显的方式介绍家庭必备的十帖中药,希望每一个人都懂得自我保健,免受庸医之害。
*为何西药淘汰率那么高?---所谓科学,就是不断地淘汰毒药;用另一批毒药来替代罢了!正如郗磊峰先生译作「生物医学」一书上说:杀死了一批病毒,不久又来了另外一批病毒;杀菌是成功了,病人也死了! 
*中医传承了两三千年,为何在美、日、大陆日受重视?---所谓不科学,实乃现代科技尚不足以证明其科学罢了!
以上仅供参考,祝身体健康! 
 【附二】良方十剂之(一)、(二):
原本的家家必备十良方原作者是一位皮沙士先生前辈演讲整理,他在后来又以良方十帖为主题又讲过两次演讲,经由他朋友整理后将它公布。
良方十剂(一)
一、缘由:
一位偏远地区很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为了帮助一位过动儿,找上我,经过短期治疗后(约一个月),进步神速。他也常听我说过家里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药,而后才有良方十帖的构想。良方十帖的讲义也是由这位非常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帮忙打字完成的,这也是我早期的处女作。这次的讲演以前讲过,旧生就当作复习。
1.使用西医治疗过动儿,时常会变成痴呆、思考中断,在脑部产生副作用。
2.中医治疗过动儿,有时采用药食疗法:甘草、小麦、大枣汤,简称「甘麦大枣汤」。(大枣就是红枣,黑枣在中药里不入药,若有用只是让药好吃而已。)
3.这位教务主任与其太太也是我们中医的拥护者,其太太也告诉其亲戚说「有病要看中医,中药没有副作用,疗效也快」,结果者这位亲戚生病了,就在住家附近的中医诊所看病,结果中医诊所的医师竟然告诉她应该要吃「普拿疼」。教务主任的太太打电话给我,很感叹地说:「为甚么中医会变成这个样子?」。
二、良方十帖就是家庭常备的十种中药:
良方十帖是取法早期医疗环境不完备时,家中会准备一些止痛….的药包挂于墙上,定期会有药商上门,如果是过期会帮我们更换,如果是使用完的药补充后算钱,在台湾五、六十年代还有。所以家中可以准备十种家庭必备的科学中药,这些药最好是放到坏掉然后丢掉,表示这段期间家人都很健康。但是万一有时会有一些小感冒、肚子痛,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演变成棘手的问题,所以要赶快用一些最好用、最安全的药把病症消除。十种家庭必备良帖:1.葛根汤(最常最常用到的) 2.小柴胡汤3.麦门冬汤4.麻杏甘石汤5.小青龙汤6.平胃散7.五苓散8.葛根芩连汤9.芍药甘草汤10….以后再慢慢讲。
三、葛根汤特性与使用:
1.葛根汤是学校这边用量最多的药,主任每次采购就是二十罐。
2.葛根汤用在我们体表看得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的意思是感冒时鼻子有点鼻塞、打喷嚏、甚至流鼻水就可以用葛根汤。刚开始感冒,感冒在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咽、喉的问题,可以用葛根汤处理。感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后脑袋、脖子这边昏昏沉沉的,脖子僵硬起来,转动不流利,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可以用葛根汤。
3.分析感冒特性,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畏寒:人怕冷的现象,但只要加上一件薄长袖,人就不会觉得冷了。恶寒:比畏寒严重,人严重怕冷的现象,人厌恶寒冷,躲到棉被里能仍然怕冷。人发烧时我们摸额头、量体温,这些都在体表,都是葛根汤适用范围,因此葛根汤可以治疗发烧。畏寒、恶寒都是在体表,人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葛根汤适用范围,葛根汤也可以治畏寒、恶寒。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但是不可说葛根汤是感冒药。
4.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的原理:葛根汤是很好的骨骼肌松弛剂。身体的肌肉有两种,身体内部是内脏肌或平滑肌。平滑肌与骨骼肌彼此有翘翘板的作用,一收缩另一则松弛,一阴一阳。为甚么会鼻塞?因为整个鼻黏膜肥大起来。因为感冒关系,鼻黏膜充水造成整个鼻黏膜肥大,葛根汤使骨骼肌放松,会使平滑肌收缩,鼻黏膜变小,呼吸通畅,所以就不会鼻塞。
5.发烧会畏寒、恶寒的原因:因为身体吹到冷风,遇到寒冷,使整个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你就会发烧。让你生病感冒的来源就是冷气或冷风,反正就是寒冷,然后身体产生畏寒、恶寒的现象,因此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这时使用葛根汤,他可以打开毛细孔,然后发个汗,汗出烧就退。因此治疗感冒的原理就是:「汗出烧就退」。
四、我们希望上课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想要宏扬药师佛的精神,不忍心看见众生为疾病所苦,不忍心看见小朋友因为吃化学的药物三天两头就要跑医院,然后动不动就感冒,经年累月的生病,所以才要宣讲这些课程。
五、葛根汤是太阳阳明经共享的药,太阳主表,阳明属胃,主肌肉,因此葛根汤作用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使用葛根汤的原理就是一句话,「骨骼肌放松弛,骨骼肌一松弛,毛孔一打开,汗出烧就退」。但是相对地,骨骼肌一松弛,平滑肌、内脏的肌肉就开始蠕动、开始收缩运动,因此对肠胃也非常地好。
六、葛根汤不是感冒药,可以当作保养药,怎么说呢?身体骨骼肌一松弛,血管所受到的压 迫就会减低,那血管就可以放松松地,血液循环就会比较顺畅,血液打到大脑也很顺畅,因此可以预防老人痴呆、高血压、中风。所以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但可以治感冒。
七、葛根汤可以治感冒,但是感冒发烧的因素并不是只有一个,不是只有遭受风寒侵袭,使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而发烧。若真是如此单纯,则「汗出烧就退」。尤其是小朋友,在13岁前,脑部大约正中心处有一个地方称为下丘脑,下丘脑是身体调节中枢所在,可以调节情绪、体温、食欲、体液多寡等…..。在13岁前的小朋友下丘脑发育不完全,有时会乱发烧,而大人为甚么感冒很少会发烧?此即原因之一,另外小朋友比较不会随温度气候的变化调整穿衣,因此父母亲或学校导师就应扮演小朋友体外下丘脑的功能,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小孩后背领有没有流汗,若有应该让其减衣服,减衣服不可直接脱掉大外套,温度落差太大,小朋友体温适应不良,一下子就中奖感冒了。若有汗流浃背应擦干后,从里面薄的内衣脱掉。尤其秋老虎季节,早晚温差大。建议可以从身体里到外,先穿薄长袖+短背心+薄外套来搭配。小朋友在13岁前体内下丘脑发育不完全,不灵敏,不知冷热,只好靠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担任体外下丘脑的功能,以减少小朋友感冒发烧。但若还是感冒了,因为小朋友不知冷热所以会乱发烧,所以大原则是「汗出烧就退」,但也有小例外,因此下丘脑失灵时「汗出烧也不会退」,这时就要找调节下丘脑的药,调节下丘脑的药就是少阳的「小柴胡汤」。
八、感冒第二步,如果发现「汗出烧也不会退」,就可以大胆假设是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失灵,基本上已有往来寒热少阳经的症状就要把葛根汤、小柴胡汤加在一起用。
九、感冒时食欲受影响,肚子饿,但是不想吃饭,这时候来找一下原因:感冒因为风寒关系,寒冷会让骨骼肌收缩,毛细孔闭塞起来,就不能发汗,不能散热,所以发烧、畏寒、恶寒起来。骨骼肌与平滑肌类似跷跷板的原理,一收缩则另一松弛,胃、小肠、大肠的肌肉为平滑肌,因此感冒时骨骼肌收缩,而内藏之平滑肌会松弛无力,肚子就容易胀气。肚子一胀气就不会想吃饭。这时用葛根汤+小柴胡汤会有点帮助,因为葛根汤会松弛骨骼肌,收缩平滑肌,帮助肠胃蠕动。但葛根汤不是很好的消胀气的药,这点必须提醒一下。小孩感冒食欲不振,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小孩肚子有没有胀气,如何检查呢?拍拍小孩肚子,类似打鼓般,如果声音是「澎、澎、澎」,有空洞的声音,表示有胀气。若有胀气要先处理胀气;若无胀气或无明显的胀气,但是食欲不振,这仍属于小孩子的下丘脑调节中枢失灵的关系(下丘脑有食欲调节的作用),也是用小柴胡汤。
十、「汗出烧就退」是感冒发烧的大原则,但是有一些小例外,第二是体温调节中枢失灵,第三是有没有胀气,第四是尿道发炎,尿尿尿不出来。发汗可以将热带走,同样地,尿尿也是散热的一种方式,如果这次的发烧是因为泌尿道感染,尿不出来,即使汗出烧也不会退,因此检查小朋友的小便道,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怕尿尿,他虽然不会讲,但是会怕尿尿而憋尿,此时若尿会痛,家长可以在询问下加以判断。第五是大便不通,这最最严重的发烧,会让小朋友的体温一直往上飙,飙到40o以上,达到脑炎、脑膜炎地步的发烧。大便堵塞,体内无法散热,粪便的水份一直蒸发,大便就愈来愈干,大便越不出来,体温就越会飙,飙到后来小孩就会有抽蓄、昏迷的现象。
十一、大便不通的解决方式:
西医:西医医生说:「不要小看肛门塞剂的副作用,远比口服退烧药还强」。上一次亲子座谈会的资料内就有肛门塞剂副作用的文章。
中医:(1)中医在二千年前就有肛门塞剂了,肛门塞剂是用蜂蜜做的,中国古时候人将蜂蜜用炒的,炒到水分蒸发掉变成褐黑色,此时焦焦黏黏的,在中国古书伤寒杂病论,就有记载,趁其还有温度黏稠时,将其捏成锥状的东西或者干脆说作成子弹的形状,冷却后形状就固定了,做好后备而不用。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蜂蜜在体内遇热熔化,大便哗啦哗啦,一下就出来了。但是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备有此物品,所以在介绍另一种易备的肛门塞剂。
(2)腌制的「咸黄瓜」,台语称为:ㄐ一ㄢˇ 归 ㄚ,早期将黄瓜加很多盐巴,拿来晒一晒,作成腌制的「咸黄瓜」,取其一小截,长长瘦瘦的,约小指头大小。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几分钟后,哗啦大便就出来,大便出来烧就退,痉挛就解除了。本校o长的小婴儿(怀孕时吃资生丸长大的),曾用过非常有效。绝对不会有副作用的。便秘亦可使用此法。
(3)如果没有腌制的「咸黄瓜」,「薄荷脑」也可以用,「薄荷脑」很凉,将其塞入屁股,转个一两圈,寒凉可使平滑肌松弛扩张开来,使大便排出。
从这里又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小孩子肚子胀气,可不可以用万金油、薄荷油,用那些凉凉的药膏抹肚皮,甚至按摩?对还是错?ANS:这是错误的,小孩子肚子有胀气,不舒服,甚至会哭,如果使用这些药物,药物有麻醉的作用,这是以「凉」的刺激取代「痛」的刺激,待会「不痛」,就以为好了,所以错认为这些凉的药膏很好用。但是我们知道平滑肌遇到寒冷会扩张会松弛无力,现在抹凉的药膏于肚皮,待会寒凉渗透到胃、小肠,只会造成更扩张,胀气更严重,肚子更痛而已。这种药膏都是不合格的,各位有没有看见合格的药膏?这种信息大家要从那里获得?各位的信息都被蒙蔽了,这就是我们为甚么要上课的原因,也有人问为甚么不要在外面看病,开业看诊?如果我们要在外面捞钱一定比人家捞得多,因为我们往往是一包药,15~30分钟就有效了,但是我们会做得很辛苦,我们会少上外面错误的信息。
那凉凉的药膏是谁告诉你们错误的?我是从原理跟你们解释的,我不是胡诌乱扯的,那盐巴的问题也是一样,你高血压的人不吃盐巴,血压绝对不会掉下来。得糖尿病不吃饭,不多吃点饭,不多吃点黑糖,你的糖尿病根本不会好。你的胆固醇不高,每天都无法消除疲劳,你每天都懒洋洋的、倦怠,你根本就没有思考力,你就容易得到癌症。所以上一周我就讲「去年日本NHK电视台就报导,二家大型医学机构,分别追踪胆固醇高的人,追踪了十年、十五年,结果发现胆固醇愈高的人,罹患癌症的机会愈小,胆固醇高达280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罹患癌症,这就是胆固醇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在外面看诊,我们鼓励吃胆固醇的话,我们讲一句话,就会有一百个中、西医的博士跟你反驳,有用吗?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我们从教育着手,我们训练新的一代,大家成人的,也可以得到简便的处方,简便的医疗、食疗的好处,当下获益。我们好好训练这些书院毕业的大学同学,更长久的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教。
十二、感冒因为有发烧,慢慢会把身体内水分耗失掉,嘴巴会干干的,干干的就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负责的,这时候就感受到嘴巴干干的,但并不会口渴,这时感冒的阶段仍停留在皮表,还是属于葛根汤、小柴胡汤的症状而已,这时候伴随的发烧称为表热,处理表热一个大原则就是「汗出烧就退」,用甚么方法让他发汗呢?可不可以跑步?回答:不可以让他跑步发汗,跑步会损失很多氧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表热又不发汗,只能用物理的疗法。有人认为发烧时,就给他用泡泡热水澡的方式退烧对不对?在泡热水澡过程中,骨骼肌会松弛,毛细孔打开,在热水中汗出烧也就退了,但是这时候要注意,发烧伴随着的是畏寒、恶寒,最怕的就是寒冷,因此,泡好从浴缸出来,离开热水未来得及穿衣服前,容易遇寒造成再次感冒。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进浴缸泡热水澡退烧不是理想的方式。所以哪一种方式最理想呢?最理想的方式为「泡热水脚」,将「泡热水澡」改成「泡热水脚」就可以了,将水位泡至小腿肚位置,水温愈高愈好,以不烫伤为原则,要泡至身体发热出汗为止,因为汗出烧就退。
冬天时,天气寒冷,在泡的过程中,热水容易变冷,那我们不妨在泡脚桶旁准备一个小钢杯,从泡脚桶内装一 杯水出来,然后置入便宜又好用的「电汤匙」于小钢杯中加热。不需要买一个几千元的泡脚器,只需土法炼钢,买一只60元的电汤匙就可以用了,加热到水快开了,拔掉电源线(PS:连接电源的电汤匙离开水会烧掉),将热水倒入泡脚桶内,再从泡脚桶装一杯水出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如此就可以维持泡脚桶内的水温,人就泡到出汗,汗出烧就退。如此就不需要药了嘛,连良方十帖也可以丢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住「汗出烧就退」这个原则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利用这个方式。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当中,各位都看到了,都听到了,听到甚么呢?在表热阶段,在发烧、恶寒阶段,我们是给热的还是冷的?回答:热的,所以这时候用冰枕对不对?冰枕会引斜、引贼,把贼带到家中而已,所以此时用冰枕是不对的,那冰枕是用于那一阶段呢?且听下一节分析明了,下课!
良方十剂(二)
部分节选
三、我们讲胆固醇,只有营养学家告诉你不可以吃,你看生化学学家董大成博士是如何看待胆固醇,你再看台大生化学的教授,台湾生化学的权威、第一把交椅的林仁混教授是如何看待胆固醇的,西医的胆固醇指标有的是130~200,林仁混教授说男生胆固醇标准是180~220。他的讲法就跟其它人不同,为甚么差别这么大?而董大成博士自己得过膀胱癌,他后来自己吃黄豆,他说黄豆可比高丽蔘,你看他一天吃蛋吃几颗?为甚么他不怕胆固醇过高,他是生化学家才了解化学的变化,只有营养学家才给你断章取义,营养学家认为:蛋黄里面胆固醇很高,吃下去胆固醇会一直飙上去。可是生化学家看法就不是这样子,他看见蛋里面有胆固醇,蛋中有卵磷酯。有卵磷酯的胆固醇就OK了,所以不用怕,你看古代那些吃猪脚连猪皮一起吃的,猪皮就是卵磷酯,他们那一个高血压?那一个脑中风?所以医学不是这样子的。
那我们吃素的胆固醇从哪里来?从核桃、腰果、杏仁、无花果……那些干果类来的,再来这样就够吗?不够,还要从营养学家最诟病的那二种油来的:椰子油、棕榈油。所以吃素的人要用的油就是营养学家骂的最厉害的那二种油,第一个棕榈油、第二个椰子油,这二种油放冰箱拿出来后有没有像猪油,它像猪油,里面是胆固醇,它才是给我们身体能量最高的所在,所以吃素的油应该用这种。不过…,几年前我来这边上第一堂课时,就是讲这件事情,后来我不敢讲,为甚么不敢讲?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物性,它原有的性质,如果变化了要怎么讲。例如:我们鼓励人家吃黄豆,黄豆可比高丽蔘,可是黄豆却是基因食品,那个因果谁去负?副作用谁去负?所以我说吃黄豆、喝豆浆可以补充钙质,这份补充数据骨质疏松也是鼓励喝豆浆,那豆浆如果是基因改造黄豆制成的,后来吃出问题,这谁来负责。
同样地棕榈油的问题,棕榈油在南洋生产地装桶时加一次防腐剂,我们问过台湾经销商,棕榈油来台湾时,他们怕防腐剂用太少,怕它坏掉,又再加了一次,我听到加二次怎么敢介绍,所以到底要吃甚么?我不知道,我们在这边可以跟各位讲的是,它的物性而已,至于后面人为的变化,我们很难讲。就好像也有学员问我们,中药使用时是不是要先泡热水10分钟后,过滤后再煮,不然重金属如何去掉?老实讲,不要说是「中药」,只要是种在土地上的,只要是由根吸收土地水分的作物绝对都有重金属,因为全世界的地利都被破坏掉了。那大陆还在步那些以前台湾开发的,全世界以前先进国家开发过程所使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药剂都在喷植物,那吃中药到底对不对?那我们没有办法负责这些事情,这是属于整个「共业」的问题(PS:众生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称为「业」。好的思想行为叫做「善业」,恶的思想行为叫做「恶业」。「共业」:大家共同造作的业)。
四、真正地医学是把古代的东西与最新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两个答案是一样地,这才可以当作标准,如果抵触时,就有一个错。我们会认为古代医学能够流传二千年下来,应该就是真理了,只是等待现代科技给印证。那为甚么又要老调重谈,重提棕榈油?因为最近汉唐中医又再跟我遥遥呼应了,我们是远隔大洋漠不相识的人,讲的观点几乎都是一样的。他最近讲我们用的油绝对不是色拉油,我们要用的是不会让厨房油油腻腻的油,不是那种会让抽油烟机每半年就要送厂商清洗的油。因为倪院长没有吃素,所以他就鼓励人回到吃猪油的时代,为甚么?因为猪油胆固醇高。所以很奇怪,我与倪院长不相识,我是默默无名,他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佛罗里达州最高的中医行政负责人,等于是州长认命的官,他刚辞职半年、一年而已,他想回台湾教一批学生,所以才把那边辞掉了,收一批关门弟子。我就看见他在鼓励,说用色拉油是被厂商买通的,才会变成吃色拉油。
为甚么女生抽烟比男生少,但是肺癌是女生的第一名?为甚么男生不是肺癌第一名?就是抽油烟机,厨房造成的嘛!为甚么心血管疾病一直都上升,就是那些色拉油,色拉油被加热后变成焦油,焦油到身体就是致癌物质,那就是变成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堵塞血管的元凶,所以心血管堵塞并不是胆固醇。这种医学的信息,各位到哪里去听,没有人告诉各位这种信息的,到处都是错误的,我们在药师佛前面,只有我们敢讲我们是正确地,所以我们才要上这课,大家如果有兴趣尽量不要缺课。因为我个人蛮情绪化的,看见人少我就没精神了,看见人少,本来预计人会很多要讲良方十帖,又觉得良方十帖以前讲过了,所以讲不起劲。不过老实讲,一个真正会上课的人,再重新讲一遍,你会觉得怎么好像以前没听过。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的请举手,对不对,就是这种感觉。
五、我们刚刚提到盐巴,中医的源头是五行表,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对应到五藏「肝、 心、脾、肺、肾」,对应到五行「木、火、土、金、水」,这边可以看见,盐能入肾,盐是肾脏所必需的,为甚么?因为肾脏得到盐巴才能把水变成尿尿,这是利尿,盐巴是利尿剂,为甚么现代医学一直教人不要吃盐,台湾尿毒症(洗肾)的人口比率是全世界第二位,这是最近的新闻。这就是教你不要吃盐巴,咸不入肾,然后水滤不出去嘛!就这么简单。
六、我们要再提之前提过「通便」用的腌黄瓜,因为刚刚有学员提问这个问题。那个泡在液体中爱之味品牌的腌黄瓜可以用吗?这个不可以用,这个软趴趴的怎么塞得进去。要用那个咬起来脆脆、有嚼劲的腌黄瓜才可以塞得进肛门,塞进去后才可以软化大便,大便就出得来。为甚么呢?因为「咸能软坚」。再譬如大脖子缺碘,中国古代就认知到,就是要给它海藻、海带、昆布,我们老祖宗不知道这些食物中有碘,可是老祖宗知道这些是海里的东西,它们很咸。大脖子是硬块,只有用咸的东西才能将它软化掉,所以这就是「咸能软坚」的应用。现在大便挤到肛门边硬硬地,根本挤不出来,这个腌黄瓜很咸,塞进肛门后就会吸收水分,「咸能软坚」,会使大便软化,待会就会出来,原理就是这样子而已。
这原理不同于「薄荷脑」,薄荷脑是用薄荷提炼后白白的东西,做成类似口红的形状可以旋转伸缩的东西,很多人拿绿油精或薄荷脑抹太阳穴,治头疼,可不可以?那一天到晚都头疼的,愈抹会愈头疼。上星期上课提到太阳穴头疼的,那二种放在一起就可以根治了,对不对?我星期三就接到家长打电话来,家长就坐在那边,他就告诉我说:「自己的妈妈二十年的头疼」,我们想想看,经年累月二十年的头疼,看遍多少医生,星期三时打电话告诉我说,就用我上课所讲那二个简单的方子合在一起用,就好的非常多。我就告诉他说:「你就写一篇贴在我的网站上嘛!」没有人要贴,这个网站我就不想经营了嘛,所以大家看到我今年四、五月以后几乎不再贴了,我们也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劳,实际上是因为中医处于这个很暧昧的时代,大家根本看不到甚么叫「中医」,大家看见的「中医」是会叫你去吃「普拿疼」的(大家一笑)。
星期四那天有一位阿妈坐我的车子,阿妈就告诉我说:「中医老师的药怎么这么好用」,对不对阿妈?(PS: 阿妈在现场上课),一包就有效对不对?(PS: 阿妈说一些话,但是录音听不清楚) 阿妈讲的那个案例,阿妈都陪乖孙女来上学,孙女说:「阿姑走路都会撞墙壁」(大家一笑),你知道这是用甚么方子解决的吗?我们良方十帖中有「小柴胡汤」、有「五苓散」,就是这两个合在一起,服一包后就不会撞墙了,那二天就OK了,都在良方十帖内,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阿妈就觉得很奇怪,为甚么中医老师你的药这么好用,阿妈多讲妳的,没有关系吧?阿妈回答:「没关系」。阿妈的手肘有问题,我告诉她中药一帖就看见效果,阿妈是不是?
还有一位不知是谁,手也长一粒东西,用我们赠送的「紫云膏」后,处理好十多年的旧伤。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环境,为甚么没有人告诉妳可以用「紫云膏」,「紫云膏」到处都在卖。(PS:有位学员发表「紫云膏」的使用经验,但是录音声音细,不知有否听错!她说:「我有一位同事的小孩,那个肉一直陷下去陷下去,她妈妈很担心很害怕,因为我有给她一瓶○○的「紫云膏」,因为哪天已晚想隔天在带去看医生,结果她就用「紫云膏」给小孩抹,抹一个晚上后,隔天就好了,这是同事说的。」)
谢谢妳!我们这边从来都没有让人发表经验(大家一笑),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含蓄,谁一包就有效!谁一包甚么问题都解决!结果都不敢讲,当然不敢讲,不然这讲堂也坐不下。其实我们也不是好大喜功,我们也不喜欢站出来,我们喜欢默默的耕耘,我们喜欢躲到山里面去练功的,去修禅定打坐,所以我们研究室才叫「药师功房」是 药师佛的药师,不是现在药剂师的药师,我们是希望隐姓埋名好好练功,才是我们的本份,可是这世界太混乱了,你不这样起来弄的话,很糟糕啊!你说外面买的西药感冒药怎么比得上我们的葛根汤,那里面的类似安非他命的成份codeine(PS:英翻中「可待因」),吃了就上瘾嘛!不行这样子做。所以我们良方十帖是很有得讲。
七、我们讲义发下后,葛根汤还有得讲,葛根汤要讲二十小时,我们都可以讲。我们良方十帖为甚么要有感冒,因为小孩子几乎都有感冒,我们今天讲的只是概论而已,感冒会有咳嗽、喉咙痛。那咳嗽一定要分,我自从曝光后,有些家长就写了纸条,希望我给小孩看病,问题是写了纸条写得不清不楚,为甚么不清不楚?因为没有来上课。好!再来,如果小孩子没咳嗽给你听,你怎么知道是那一种咳嗽?而小孩也讲得不清不楚,所以小孩在中医列作「哑科」,望、闻、问、切中的问诊是没有用的,小孩子又很小没有脉好把,小孩子是不把脉的。小孩子可以看食指但能提供的讯息有限,因此小孩子能提供的讯息很弱,因此治疗小孩子效果会打折扣。所以真正能治好快速有效治好小孩子病的是家长,只有家长自己随时调整用药,才可以在一天或三天内将感冒治好。我一直强调,如果感冒超过如果6~7天才好的,那不是中医师治好的,也不是西医师治好的,那是他自己好的。所以一位中医师如果将感冒治到6~7天,这位中医师该检讨了。感冒应3~4天就治好才能称为「中医」。随时要变化用药,一包用下去,状况变了,立刻变化用药,一般而言,3包就OK了,感冒就好了,所以我们要学。
八、讲到咳嗽,如果发现小孩子咳嗽时,愈咳,气一直往上冲,这脸红红的,注意特征,咳到脸红红的,这种咳嗽可以用「麻杏甘石汤」,这种我们称为「热咳」,那有「热咳」就有「寒咳」或称「冷咳」,这「冷咳」会伴随着鼻水,那鼻水稀稀白白的流下来,「冷咳」会伴随着畏寒、恶寒的现象,这现象会很明显,我们就给「小青龙汤」,但是今天只是绪论而已,只是良方十帖的开场白而已,所以这二个方子请先暂时不要用,大家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除非你抓住我刚才讲的要点,一咳嗽起来,你就看到他整个脸咳到脸红,不咳则已,一咳就脸红,这个「麻杏甘石汤」就可以用下去。那「小青龙汤」这稀稀白白的是我前几周有讲很详细,那各位可以由CD来重新听或等我过几个星期依顺序讲良方十帖有提到「小青龙汤」时再用。「麻杏甘石汤」是「热咳」,「热咳」会伴随着鼻涕黄、浓、稠,还有那嘴唇又干又红,这就属于这系列的。那嘴唇是苍白的,鼻涕稀稀白白的是「小青龙汤」。
那还有因为干燥而咳嗽,喉咙因为干燥而咳嗽,或因讲太多话干燥而咳嗽,那这个是乱吃也不会吃出问题的,这个东西很好吃(PS:录音未讲,老师只在黑板上写出,故不知是甚么东西?)上星期日上完课,就有家长跑到楼上找我,他说:「奇怪!同样都是看中医师,那为甚么我的孩子出去外面看中医师,拿回来的药小孩子都不愿意吃,那学校这边的药就愿意吃,后来终于给他逮到一个机会,小孩从学校带药回去吃,吃完还有一点点剩下的,他拿来吃,唉哟!怎么这么好吃,果然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可以给各位一个判断的原则,如果中药是以甜为主,好吃为主的那个药、那个方、那种植物,你就可以长期吃,吃一辈子都不会有问题,重点就是要甜味。所以五味的酸、苦、甘、辛、咸,甘是甜,甜对应到肠胃,后天营养的补贻(?听不清楚)来自于甜味,所以只有甜味的东西才可以当保养药,可以长期吃。只要是苦的药,那是入心,那是泻火的,让你愈吃愈没有火,愈没有能量,最后的下场就是贫血,就是尿毒。所以去年上新闻的一位中医师,吃龙胆泻肝汤吃了六年,就是不懂这一句话,他吃到最后变尿毒,最后洗肾,结果被西医药厂拿来利用,以中医师身份告诉你中药有毒不可以吃,那就是他自己不懂。这个苦入心,心主血,会破坏红血球,苦泻火,所以把能量泻掉,最后就水克火(? 听不清楚)变成尿毒,道理如此而已。
所以刚才说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为甚么?你们吃看看,吃起来甚么感觉?是不是甜的为主,它是保养药,甚至是营养剂,为甚么是营养剂,我分析给你们听,星期一那天上课我有提到小孩子的保养药,小孩子时就可以开始给他吃,可以吃到考上建中为止的方子是甚么:「黄耆建中汤」加「保和丸」,小孩子缺乏酵素,所以给他「保和丸」,那「黄耆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变的,将它加「黄耆」后改名「黄耆建中汤」。「小建中汤」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胶贻。胶贻就是麦芽糖,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即红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以甜为主就是属于肠胃药,当然可以吃一辈子啊!当然可以吃到考上建中啊!
中国二千年前就设计出「黄耆建中汤」,设计出「小建中汤」老祖宗就知道小孩子的营养要补充甜味,所以在这个方里面给你加上麦芽糖,就是给小孩子最好的营养,小孩有营养、有热量,营养吸收好,他当然就不容易感冒。那消化系统好,当然呼吸系统就好,所以就是这样子。那葛根汤与小建中汤、黄耆建中汤有甚么差别呢?葛根汤少了胶贻,有5种成份与小建中汤相同,但是多了葛根(食物)与麻黄(药)。葛根是甚么?有看过韩剧节目「医道」的就知道,葛根是市场卖的食物(块状)。麻黄是甚么?发散风寒感冒的药,所以葛根汤有七味药,所以你说它是药吗?麻黄只占1/7,事实上不到1/7,因为葛根放的量比较多。因此葛根汤是给你小建中汤的营养,再用葛根把皮表骨骼肌放松,再轻微用点麻黄配合桂枝将风寒赶出,这样轻描淡写的教你发汗,汗出烧就退,如此而已。
九、这个「麦门冬汤」非常地好吃,我这里面就有麦门冬,我上课要保养喉咙,就是要用麦门冬。现在我们来看「麦门冬汤」,组成成份:麦门冬、半夏、甘草、人蔘、梗米、大枣。它有大枣即红枣甜甜的;有甘草甜甜的;半夏大家不认识没关系,这是一味中药;这人蔘也不用介绍了;有麦门冬这一味药;再来梗米是米,米也是中药,如果说中药都不能吃,那我们米也别吃了。「麦门冬汤」里面就有米,这是食物还是药?医食同源,米是淀粉类,淀粉就是甜的,甜的就是营养剂,所以甘入脾。麦门冬也有点甜甜的,甘草、大枣都是甜的,所以「麦门冬汤」给它乱吃也没关系,所以有事没事,喉咙干干地就可以吃,那实际上它比较偏向在咽的问题,只是咽与喉是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就囫囵吞枣,只要是咽喉干干地就找「麦门冬汤」来吃。
所以这个包括干咳,咳嗽没有痰,或者好像痰黏在喉咙上弄不出来,如果能弄出来多舒服呀,这时候只要口含麦门冬汤不加水,让它慢慢地滋润下去,等一下滑动,只要咳一声,一口痰出来,喉咙不会怪怪,不会再咳嗽了。麦门冬汤是属于比较平和,介于寒咳、热咳中间,比较温和的药,既是温和的药,即使乱吃也比较没有问题。只要是温和的药都带甜味,原则上,麦门冬汤偏向治干咳。
这里我们补充一下叶天士先生的川贝枇杷膏,这是甜甜的,甜的厉害,大家都给它乱吃,只要是咳嗽啦、喉咙痛啦,就给它乱吃,有的吃了有效,有的无效,为甚么?它是甜的,黏黏腻腻的,它只治干咳,如果是痰很多,如果吃枇杷膏,待会你的痰就咳不完了,它会生痰生很多,所以我们要懂这原理。这是咽的问题,那喉的问题使用「桑菊饮」,桑叶、菊花饮料,我们中医的五行表,彼此对应,秋天对应干燥,最近大家会发现到眼睛好像干干的,鼻子干干的。昨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他耳朵发痒,为甚么发痒,表示太干了。
上周我们介绍「桑菊饮」就说这是秋天的药,耳朵、眼睛、鼻子发痒、喉咙发痒、咽发炎、这里发炎(PS:听录音,不知所指位置)可以使用「桑菊饮」。这种干燥就不是随随便便用「汤」了,「汤」的意义是一天固定吃三次,类似随三餐喝汤之意。治干燥除药物外必须有充足水分,所以就不是桑菊「汤」了,而是桑菊「饮」,一天用六次,类似喝饮料之意。所以中医科不科学,在命名上就告诉你这是饮料。「桑菊饮」是秋天因为干燥而产生的饮料,前几天要放学时,我就看见书院的同学去拿桑菊饮来喝,他就说:「真的耶!秋天是干燥的季节,喝起来还真舒服,干燥就消失了」,我说对呀!只是以前有感觉,但是不会把它归纳在一起,不会想到跟这个季节有关系,只是隐约感受到秋天有这种现象。中医的老祖宗就告诉你:「秋就是燥」,所以我们说中医是天人合一的医学,在探讨物性、天地之间的物性、道理。所以你若确定「喉」,喉咙痒痒的用「桑菊饮」,若是「咽」的问题用「麦门冬汤」。
十、再几分钟就下课,漏掉补充一点,因为我上课是不用准备的,随时随现在的灵感,我在讲发烧时漏掉一点,因为现在的发烧不是那么单纯地气候关系或吃坏肚子肠胃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甚么东西?就是肠病毒,所以你用了葛根汤或者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吃下去后,汗出烧也不退或汗出烧退,但一下子体温又上来了,奇怪了,原来就是感染了肠病毒。
肠病毒大家知道有所谓的手、足、口病,那个手、脚破、口腔黏膜破掉、喉咙痛,有这些征兆的话,大家就要怀疑是肠病毒,肠病毒原则上有七天潜伏期,在潜伏期时不大出现症状,当症状出来确定是肠病毒感染后,我把全世界最好的处方介绍给各位,处方是:「银翘散」搭配「小柴胡汤」。当发现肠病毒症状或经由西医检验后确定是肠病毒,你就选择「银翘散」+「小柴胡汤」,这是没有便秘的,那如果有便秘时就不是「小柴胡汤」,要从大便去解决,力量要强一点,将「小柴胡汤」换成「大柴胡汤」,原则上三天之内就可以治好。
如果没有用这个中药很快地解决,其致命危机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会演变出心肌炎、演变出脑膜炎、演变出脑炎。这时会发高烧、痉挛、抽搐,这时会有生命危险,那时候这些就不适用了(PS:听录音,不知老师黑板所指),这时科学中药也不够用,还要搭配用煎剂。我们就介绍一半就好,因为我们知道小孩得了肠病毒,在前面阶段就将它治好不需要到第三阶段,所这边搭配煎剂的就暂时不讲。
十一、听过小孩子是阴虚体质的学员请举手?小孩子的体质是阴虚体质,阴虚表示水份不够、体液不够。小孩子身体里面大约只有500cc的血,只有一杯木瓜牛奶的容量而已,你不要看小孩子这么大,只有500cc的血而已,因为血少,所以容易发烧,很容易退烧。就是因为阴虚体质,肠病毒才会趁虚而入,所以小孩子要多补充水份。我们所谓小孩子为阴虚体质,是就其成长过程,从小至中年到老年来作比较,小孩子算是阴虚体质,但是小孩子不应该给他真正的阴虚,真正的阴虚就要给他治疗,治疗用甚么药物都没用,只要给予充足水份即可。
秋冬季节到了,父母、老师要注意小孩的肠胃不要让他受寒,喝冷水即受寒,所以要给小孩子喝温水。而且要记得小孩子嘴唇不要给他太红,太红就是阴虚,本来跟成人比较是阴虚,你现在又给他缺水,变成真正阴虚,所以病毒就趁虚而入,因为「虚」则不够也,「虚」则不足也,阴虚就得肠病毒所以不要给小孩子脱水、水份不够,那为甚么不是细菌呢?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细菌,水太多为阴实。阴太多了,水太多了,才会有细菌感染,那阴虚感染肠病毒,也可以靠中药「银翘散」帮忙消除阴虚。那有常常在吃葛根汤、小柴胡汤其实都是一种保护,因为小柴胡汤可以调整,但是原则上是「银翘散」可以化阴虚。
刚刚提到细菌为阴实,这里顺便提醒一般家长易犯的错误,小孩子受伤有伤口,不要用OK绷封起来,以为封好后很放心,其实那是在残害孩子,因为那个OK绷透气吗?那个透气胶带有透气吗?这地方有伤口、有破皮,那毛细孔随时会蒸发汗,将那OK绷贴住,汗流出来被封住了,汗水多就易生细菌,产生化脓,伤口愈来愈严重,愈不会好,这种信息外面有没有跟你讲,有听过的请举手?我们很乐于看到大家都知道,在这边听到的不算。我们这边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长很信任我们,孩子严重的受伤就不包扎,好的很快。所以外面的信息相当的错误,所以才要在这里讲,那在这里讲,有时候会有批评的关系,那个其实就像孟子所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们心很痛,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末学在这里有时会心直口快,多所批评,大家多有一些雅量,让我们为自己、为长辈、为孩子的健康多努力,希望大家多护持,这一门课大家多踊跃出席。好,谢谢各位!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附图)

经方方剂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267 次浏览 • 2016-01-31 15:42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查看全部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1.png


2.png

 

3.png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些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
主治: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
方论: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
三、麻杏甘石汤:麻黄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黄石膏先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后,再入其它药。用水与麻黄汤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便可应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
方论: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
 
四、大青龙汤: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五、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六、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12枚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七、大柴胡汤: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 生姜15克(切)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八、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生姜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或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或兼发呕者。凡外感风寒表证,头项强痛波及项背亦僵硬酸楚,脉浮无汗,恶风,下利或呕者,均可服用。 
方论:本方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阳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几几。因太阳已与阳明(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均已属阳明)合病,知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只治太阳,而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本方以葛根为主药。前人有”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的记载。本证为表实证,故加葛、麻二药于桂枝汤中以去其实,名曰葛根汤而不叫桂枝加麻黄、葛根汤,其方义自明。 
 
九、葛根芩莲汤: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约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论:方中用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
 
十、五苓散: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方论: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腑,胜结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 
 
十一、白虎汤: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将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服4次(2剂)。 
主治:本方原为治疗伤寒病,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脉洪大而表现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热的传染性疾病出现身发高热,虽出汗很多,但身热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饮冷水,脉象洪大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欲盖衣服,面红,舌苔黄,尿深黄等症状者。在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方论: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据《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的治则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热,且能益津液为主药;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阳明经弥漫之热为辅药;又据”热淫于内....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调中散热,调和百药为佐药;再以粳米之甘味保护胃气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强”佐以甘苦”的治则,不但能缓中益气(热则伤气),并能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则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护胃气而不伤中焦。 
“白虎”为代表西方之意,中医学把西方又代表秋天,白虎汤的意思,是说人身热邪太盛时,犹如夏天暑热炽盛之时,刮来一阵清凉的秋风(指服了白虎汤),暑热顿时消散。故取白虎为汤名,言其能清热之性。所以本汤用于治疗高热性疾病,可说是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有的医家在治疗重病时,把生石膏加至60~90克甚至120~150克,而救死回生。但是临床医家也必须熟记白虎汤的禁忌证,否则会造成”下咽则毙”之祸。后世医家在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时,也主以白虎汤治疗,效果也非常好。为禁止医家滥用此汤,故著名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特写出”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今特录后,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误用。《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前人另有白虎汤戒,也录之供参考。”白虎汤乃大寒之剂,若非大热多汗,渴饮水者,不可服也。若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属猪苓汤。”又曰:”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 
 
十二、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方论: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参考: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附:感冒药的煎服法
•  煎药火候和时间。张仲景言:“微火煮”,吴鞠通提到“香气大出”,“勿过煮“均是说火候和煎煮时间而言。因为治疗感冒的中药大多具有味辛发散之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所以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有效成分散失过多。所以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  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将药物浸泡在容器内,以淹没药物为度,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势必过长,部分成分被破坏;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治疗感冒的中药质地多疏松,故煎药用水只要淹没药材面即可。浸泡时间一般为 30~60 分钟。 
•  充分利用药材。如桂枝汤是把桂枝、芍药、甘草捣碎,生姜切片,大枣掰开 , 桂枝要把桂皮去掉 。  这样都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 避免药材的浪费 . 
•  取汗方法。 为利于感冒的治疗 , 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和取温服取汗、加衣被取汗的方法 。喝热粥以助药力的意义 : 一是借谷所业补充津液汗源,防发汗致营阴不足;二是借热能来鼓舞胃阳,进而振奋卫阳。此乃粥药并用即药物治疗和食疗相结合的方法。发汗要求:一是要汗出周遍:即汗出要遍身,光鼻尖,心口窝出汗不行。二是出小汗,出微汗,不可出大汗,不能遍身流漓。三是持续出一段汗:约一时许,即可盖被保温一时辰。汗出透了,才能达到出热退,脉静身凉的目的。 
•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服药剂量和次数。病情重的,药量宜大,多服几次;病情轻的,药量要小,少服几次,奏效为准。不必强行规定每次多少毫升,每日几次。两位医家都提到:“病不解者作再服“,言外之意,病解即可停药。这是因为治感冒的中药多具发散之性,过多有伤耗正气之虞。 
 
参考:孙娟,孙健《论桂枝汤.银翘散煎服法在治疗感冒中的意义》
 
----
桂枝汤中“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应用大枣1枚,我觉得与《伤寒论》的12枚不符,《思考中医》也说过要12枚,所以我改为12枚。
上述有不妥之处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
 
请注意:这些方子只适合刚发烧时立即采用,烧了一天或两天后,症状就变了,必须请中医重新辨证后开其他的方子了!!!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91 次浏览 • 2016-01-23 21:18 • 来自相关话题

    25、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9 克,生姜 9 克,大枣(擘)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 ...查看全部
    25、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9 克,生姜 9 克,大枣(擘)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伤寒论》第99 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伤寒四五日常为病传少阳的时期。身热恶风为太阳病还未罢。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三阳并病,宜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并病则取治少阳,此亦定法。外感此证多有,依据经验,口舌干而渴者,以小柴胡加石膏汤为宜,多试皆验。
    《伤寒论》第100 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见小建中汤条。
    《伤寒论》第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注解:无论伤寒或中风,若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但见其四证中的一证,便可与小柴胡,不必诸证俱备。蒸蒸而振,谓先蒸蒸觉热,随即振栗恶寒的样子。凡小柴胡汤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未因误下而罢者,宜还与小柴胡汤,其人必蒸蒸而振,然后即发热汗出而解。
    按: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学者宜注意。
    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解,即所谓战汗,亦一种瞑眩状态,久病或误治后,病实人虚,药如中病,往往发作瞑眩,不可不知。
    《伤寒论》第103 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解:心下急,指胃脘有不宽快的痞塞感。
    太阳病经过十余日,本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医未与柴胡汤而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若柴胡证未罢而还在,宜先与小柴胡汤。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由于连续误下,病已半陷于里,故未全解,再以大柴胡汤下之即愈。
    《伤寒论》第104 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已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为少阳柴胡证。日晡所发热为阳明里实证。此属少阳阳明并病,本大柴胡汤证,如与大柴胡汤下之,里外当俱解,而不得利,今反微利者,知医以其他丸药下之,乃非法误治之过。今潮热仍然里实,但以微利,故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而后再与柴胡加芒硝汤兼攻其里。
    按:半表半里在里之外,小柴胡汤以解外,是指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不要以为是解太阳在表的证。
    《伤寒论》第144 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妇人患太阳中风证。于七八日时,又续得往来寒热发作有时,而正来潮的月经适于此时而中断,此为邪热乘往来之虚而内入血室,经血即热而中断,故使寒热如疟状而发作有时,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热入血室为证不一,若本条之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但不要以为小柴胡汤即热入血室的专用方,用其他的方药也可治热入血室,今介绍治验一例可供参考。
    1940 年夏,友人徐某一日来告,谓其爱人病在垂危,在家看护十数日,已备后事,并邀往一诊。当时患者言行如狂,身热汗出,脉弦数急,烦无暂安时。据徐某言,本病初似重感冒,一度经来而突然中止,症状转剧,脉证合参知此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发为热入血室之证,当与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生石膏,与之服后,遂愈
    《伤寒论》第149 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伤寒论》第229 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解:阳明病,虽发潮热,但大便溏,而小便自可,不宜攻下甚明。尤其胸胁满不去,则柴胡汤证还在,故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本条所论亦少阳阳明并病之属。日本汤本求真于《皇汉医学》中谓:“以余之实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卡答儿,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证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燥、发热、烦渴等证时,当加石膏。盖余根据本条及下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及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汤诸条,潜心精思,综合玩索而得之者也。”此说甚佳,颇能发挥古方之用。胡老小女六岁时患中毒性痢疾,高烧 40 度,住院输液、用西药治疗,高烧不退、并令转传染病院。时已过夜半,无法叫车,乃负之归家,与大柴胡加石膏汤,次日即愈。又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一重笃的噤口痢,七八日未易一药而愈,今并附此以供参考。
    《伤寒论》第230 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注解:阳明病,虽不大便,但舌苔白而不黄,热还未尽入里。胁下硬满而呕,更是柴胡之证,此亦少阳阳明并病,故可与小柴胡通其上焦,则津液得下,胃气自和。上下既通,表里气畅,故身当□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231 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解: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属少阳证;鼻干属阳明证;不得汗属太阳证;嗜卧属少阳证;一身面目黑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时时哕属阳明证;耳前后肿属少阳证。据以上的脉证,显系三阳合病而并发黄疸和腹水。刺之小差,谓经过针刺治疗证稍减轻。病过十日而脉仍续浮者,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无余证者,可与麻黄汤。若上之腹水证,虽利其小便而终不尿,腹仍满,并加哕逆不已,则胃气已败,故谓不治。
    按:本条似述黄疸并发腹水而现三阳合病的重证,与小柴胡汤固无不可,但麻黄汤之用,殊难理解,其中必有错简,故于麻黄汤删去此条。实践证明,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确多预后不良,谓为不治并非虚言。
    《伤寒论》第266 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本由于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小柴胡汤证,若还未经吐、下等误治,即便脉沉紧而有里实象者,与小柴胡汤即治。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等误治因而发谵语者,柴胡证已罢,则已成误治的坏病,宜详审其所犯何逆,以适当的方法治之。
    《伤寒论》第379 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呕吐而且发热者,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394 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解:伤寒病愈后,由于不善摄生,而又发热者,一般多宜小柴胡汤主之。但脉浮者,为病在表,则宜汗以解之。脉沉实者,为有宿食,则宜下以解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 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腹痛而呕为柴胡汤证。诸黄疸病若腹痛而呕者,当然宜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l 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注解:痉、郁冒、大便难,为新产妇人所常见的三种病,这是由于新产血虚、多汗出而易感冒、血少津虚,再被外邪,故会病痉。新产亡血复汗再寒饮,故令郁冒;亡津液、胃中燥,故大便难。
    郁冒,即昏冒不省,俗谓为新产血晕,实即今所谓脑贫血的证候。其脉微弱,为血虚之应,胃中有饮故呕不能食;津液不下故大便反坚而但头汗出。血虚饮逆则四肢厥冷,厥冷者,同时也必郁冒。大便坚,呕不能食,为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暗示郁冒本虚,服小柴胡汤后当战汗而解。
    服小柴胡汤后,病即解而能食。若七八日后又发热者,此为胃中实,宜以大承气汤主之。
    按:新产妇人,由于亡血多汗,易感冒,往往有痉、郁冒、大便难三种病的发作。首段即说明三者所以出现的道理。二段似专论郁冒的证治,其实是承首段概括三病的治法,只以三证中郁冒为主,因特着重说明其发病原因,和服小柴胡汤后必致瞑眩战汗而解的理由。文中虽未明言痉,但痉即与郁冒同时存在不可不知。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注解:妇人于临产时以身露被风,因致四肢苦烦热而头痛者,可与小柴胡汤,若头不痛而但四肢苦烦热者,三物黄芩汤主之。
    按: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而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从以上所论看,则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但其为用并不只限于此,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
    【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症中的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7.呕而发热者。
    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9.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
    10.诸黄腹痛而呕者。
    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附】常用的加味方:
    小柴胡加生石膏汤: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45-90 克,煎服法同原方。此为日常应用的良方,小柴胡汤证而口于舌燥者即可用之。外感表解而烧不退多现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肺炎汗出而喘,设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甘石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宜注意。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
    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宜更加生石膏。
    小柴胡加橘皮汤:原方加橘皮 12-24 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嗽频作者。若口舌干燥宜加生石膏。排痰困难宜更加桔梗。
    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芍药 10-18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
    小柴胡加吴萸汤:原方加吴萸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此即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小柴胡加苓术汤:原方加茯苓、苍术各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原方加丹参 15-30 克,茵陈 18 克。治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
    【验案】孔某,男性,2 岁,1965 年 l 月 24   日初诊。感冒发烧十日不愈,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困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苔白腻,脉弦数。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
    柴胡 24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0 克,黄芩 10 克,生姜 10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生石膏 45 克,厚朴 l0 克,苏子 10 克,茯苓 12 克
    结果:上药水煎两次得 200 毫升,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__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二剂,咳也自止。

刘渡舟经方医案(小柴胡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553 次浏览 • 2016-01-23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北柴胡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 ...查看全部
图:中药北柴胡

北柴胡.jpg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胁院痞满不舒,纳少而口苦,舌质红,苔白润,脉弦细。柴胡12克黄芩6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口不苦,饮食增进,体温降至37 .2℃ 。转服丹桅逍遥散五剂而愈。
  【解说】大凡肝胆气郁日久不解者,多能化火伤阴,所以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之初每见胸胁苦满,脘腹不舒,时时太息为快;化火伤阴则可出现盗汗,心烦少寐,以至于低热缠绵不退。治疗时应宗“火郁发之”, “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开郁疏肝散的方法。如果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论治,妄投滋水补阴之品,反使气机受阻,郁结不开,必然徒劳而无功。
    往来寒热案
    刘渡舟医案:沈x x,女,42岁。始因恚怒伤肝而心胸发满,不欲饮食。继而又外感风寒邪气,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伴胸胁苦满,头痛身疼。脉弦,舌苔白滑。此少阳受邪,气郁不舒,枢机不利之证。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则寒热俱减,又服一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寒热往来,是小柴胡汤的主证之一,也是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的典型临床表现。先有恶寒,后见发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二者交替发作,所以称之为“休作有时”。临床凡见到往来寒热,就应该首先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4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方求治,疗效甚微。头痛每星期发作3次,剧烈难忍,欲以头冲撞墙壁,每次发作时多伴喷射性呕吐,周身燥热,时有胁下作痛,素常月经量少。脉沉,舌苔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头位,治用小紫胡汤法。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2克 党参6克 生姜12克 大枣3枚 炙甘草6克 白芍30克 丹皮12克 夏枯草10克龙胆草9克
    一个月后复诊,告知上方服用十二剂,效果明显,头痛由每周发作三次降至一月内仅发作一次,痛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继续服上方近十五剂,头痛得以控制。
    【解说】小柴胡汤治疗头痛一般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但《伤寒论》中曾指出:“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说明了头痛也是少阳病的常见证状之一,所以,从辨证角度看,头痛而兼有其它少阳证者,即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
胁背胀痛案
    刘渡舟医案:姜x x,女,40岁。其人喜怒无常而善郁,近日胸胁及背部胀满疼痛,口中干苦,脉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此气郁不疏,少阳经气不和之变。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5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口苦除,胁背疼痛消,但胸胁偶觉发胀。改服四逆散加黄芩、当归,三剂而安。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3岁。患单纯性腰痛近三年,口干渴欲饮。无头晕耳鸣等。舌质红绛,脉浮弦有力。辨为少阳气郁、木邪反侮其母,肾水被木火所伤。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 桑寄生30克 丹皮10克 白芍10克。
    服药六剂后,腰痛减半,照方又服三剂而愈。
  【解说】腰为肾之外府,所以腰痛多从肾论治。本案不从肾治,而从少阳论治者,是因为考虑到病程己久,而无明显虚实之象,则病本不在肾。《灵枢?本输篇》指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二脏”。说明了少阳与肾经脉相通,少阳相火为病也可下伤肾阴。所以,本案用小柴胡汤而治少阳取得出入意料的疗效,可见少阳相火所致之低烧、盗汗、腰痛只能疏达而不能滋补。
    二阳并病案
    刘渡舟医案:鲁x x, 男,46岁。外感风寒已六、七日,仍恶寒、头痛不解;又出现胁下胀满,恶心欲吐,脉浮弦,舌苔白滑。此太阳邪气并入少阳,以致少阳气郁不疏。柴胡15克黄芩12克 半夏15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后,病人突然寒栗而振,肢体抖动不止,其脉沉伏不起。此是邪气由少阳枢机运转而外出太阳,正邪交争,将有战汗之机。急令饮热水一大杯,少顷果然由寒变热,继而通身大汗如洗而病愈。
    便秘案
    刘渡舟医案:韩x x,女,52岁。患大便秘结已一年多,每隔三四天一次,每次登厕必努责用力,以致衣里汗湿,大便虽下,而其人已疲惫不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等证。脉弦,苔白滑。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大便畅然而通,胸胁满亦除。
浮肿案
    刘渡舟医案:某村妇与其姑相口角,忿怒之余,口咽发燥,乃暴饮凉水,次日胸胁发满,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弦,苔白滑。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桔梗6克 枳壳6克
    服药二剂后,胸胁满消,上方加茯苓10克,又进二剂,小便自利而下肢肿消。
  【解说】上列鲁案,韩案及村妇案,尽管其主病各不相同,但其病证皆有胸胁苦满,其病机皆与少阳气郁不疏,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有关,所以遵循“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以小柴胡汤解郁利枢为主,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表里上下之气得达,则汗出而表证解,二便通而诸证除。
    呕吐案
    刘渡舟医案:徐x x,女,四岁。患顽固性呕吐已三年多,往往在进食后1-2 小时即呕吐酸苦而多涎,右胁发胀,连及胃脘疼痛。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14克 生姜14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竹茹12克 陈皮12克 郁金9克 香附9克 牡蛎12克。上方共服六剂,呕吐再未发作。
    【解说】《素间?逆调论》说:“邪在胆,逆在胃”,指出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胆之气的疏泄直接有利于脾胃气机的上下升降及其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肝胆气郁不疏,则脾胃功能必然因之而失调。所以在少阳病中多肠见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如《伤寒论》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由此观之,小柴胡汤确实是治疗气郁呕吐的良方。
    盗汗案
    刘渡舟医案:袁x x,男,64岁。外感时邪,乍寒乍热,两胁苦满、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烦。至夜间合目则盗汗出,湿透衣被,甚以为苦。脉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时邪,先犯肺卫,治不如法,乃传少阳。少阳气郁不疏,相火内蕴,逼迫津液外出,故见盗汗。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鱼腥草10克桔梗6克。服药二剂,盗汗止而诸证愈。
  【解说】《伤寒论》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今人治盗汗,多从阴虚论治,一般不从阳邪考虑。殊不知少阳本寓相火,邪入少阳,则气郁火蕴;至夜间目合之时,阳入于阴,阳热内迫,则里热更甚,里热甚则逼津外出,亦往往导致盗汗。此亦属于少阳枢机不能主阴阳表里气机出入之变,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利枢而能止其盗汗。
大柴胡汤证
    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王x x, 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 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柴胡9克黄芩9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草果3克 槟榔3克丹皮9克。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 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 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自汗案
    刘渡舟医案:潘x x,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枳实9克 大黄9克 白芍9克 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 石膏24克 丹皮,白芍各12克 知母,栀子各9克 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惟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前列小柴胡汤治盗汗案,及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惊狂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桃仁12克 赤芍10克 丹皮12克 山栀12克 郁金10克 菖蒲10克 香附10克陈皮10克 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粘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人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鼻衄案
    刘渡舟医案:赵x x,女,13岁。患鼻衄不止,伴见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口苦善呕。舌苔黄,脉弦滑。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宜泻肝胃之火。柴胡9克 黄芩6克白芍12克 枳实6克 大黄6克 丹皮12克 玄参12克 牡蛎12克。药服一剂,大便畅通而衄止。
    胁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在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傍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 郁金9克 陈皮12克牡蛎12克。药煎成后,一剂分温3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二服尽则疼痛止。
胃脘痛案
    刘渡舟医案:贾x x,男,68岁。患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胃脘疼痛,呕吐酸水,夹杂咖啡色物。大便已四日未解,心烦口苦,不进饮食。医院决定做手术,但病人之子恐年迈多险而拒之。转请中医治疗。脉弦滑而大,舌苔黄厚而腻。此肝火郁于胃中,火邪伤及阴络所致。
    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6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大枣4枚。只服一剂,大便泻下黑色与粘白之物,胃痛骤减,呕吐亦止。然后用益胃阴之法调理数剂而安。
    心下坚满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 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肠痈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6岁。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侧少腹疼痛,伴见低热不退,胸胁苦满,月经衍期未至,带下极多。舌质绛,苔黄白夹杂,脉沉滑。肝胆气郁,湿毒与血相结。
    柴胡15克 黄芩6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赤芍15克 丹皮15克 桃仁15克 冬瓜仁30克 苡米30克 茯苓30克 桂枝6克苦参6克
    服药二剂后,少腹疼止,热退,月经来潮。再稍加调理而愈。
  【解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泻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
    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它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

良方十帖感冒篇(作者:皮沙士)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858 次浏览 • 2016-02-02 21:17 • 来自相关话题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 ...查看全部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 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侵及头部则头痛,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二、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 对号入座 
1.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2.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3.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4.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5.晕--------------------------------苓桂术甘汤
6.痛-----------------------------芍药甘草汤 
7.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8.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9.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10.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 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
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注:到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 
  1. 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
5.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
6.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
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1. 小青龙汤:
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1. 麦门冬汤:
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1. 麻杏甘石汤:
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1. 苓桂术甘汤:
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1. 平胃散:
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1. 胃苓汤:
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1. 葛根芩连汤:
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 小柴胡汤:
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
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迭,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朮甘汤也有重迭。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朮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他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朮甘汤或小柴胡汤);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朮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注1即可解热,病愈。)
7.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即可判断为脑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后记:敬请拥有本文者以慈悲心广为流传,但请勿任意增损删改,并请保留后记一文。
【附】中医秘籍大公开---后记 
中国时报73年2月28日第8版「医生不看病,病人不会死」:
瑞士学者韩鲁士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美国加州等地区,发现只要有医生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35%。您知道吗?治妊娠呕吐的西药「白利麦豆」之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导致日本药厂破产;而第一代避孕药的剂量是现在的一百多倍!您可否仔细想过?以前西医认为盲肠没作用是人体的累赘,割掉比较不会引起盲肠炎;现在却发现盲肠可以解类固醇。以前扁桃腺炎就鼓励割掉,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现在却发现割掉后,人体少了一道防线,将更糟糕。这要作何解释?香港脚(民86、6)、青春痘(民87、2)这么小的毛病都治不好,吃了药不是会死人,就是会自杀;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何没几年就因副作用太大而淘汰;连广告都以不含阿司匹林为口号,来唾弃这个叫某些人吃了会胃出血的硕果仅存者。
天天高喊血压、糖尿病防治、到处都是洗肾中心,治到死也治不好;反倒是活活地被整死,连蒋经国总统都难逃脚趾被一只只切掉的命运。您知道吗?台湾的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尿失禁(某日某报记者盛竹玲报导);而有4分之1的成年女性没有子宫。
雷久南博士表示:美国最先进的癌症研究机构明知道化学及放射治疗无效,而且霸道,却不敢公布。(既得利益、谁愿放弃!) 孙起元医师表示:被国际医学标榜为白血病的最先进疗法之残酷与霸道,将会在国际医药史上留下最惨痛的一页。(为何媒体都只报导移植成功,而没人揭发移植后的死亡率与苟延残喘、生不如死呢?) 
知道吗?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谢贵雄教授表示:中医是我的最爱!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先生早先打压中医不遗余力,年老后悔莫及?为何前省立桃园医院的姜淑惠医师甘愿放弃高薪,痛骂西医!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懂得生命的真谛、舍本逐末,不懂得生理学,而以唯物的病理解剖理论,将人的器官不断地切割,正突显出现代医学之捉襟见肘。 
*在这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怀疑、诈欺的世界中,要您相信本文是很困难的;因此,本人郑重地告诉您:如果您发现本文有任何广告敛财之嫌疑,请您将本文丢到粪坑;如果没有,请您用最真诚的心相信它!
本人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只是不满中医被歪曲、误解、破坏;不满政府长期打压中医,叫中医自生自灭,以致医疗品质低落,令人以为中医不科学。故大胆地用最浅显的方式介绍家庭必备的十帖中药,希望每一个人都懂得自我保健,免受庸医之害。
*为何西药淘汰率那么高?---所谓科学,就是不断地淘汰毒药;用另一批毒药来替代罢了!正如郗磊峰先生译作「生物医学」一书上说:杀死了一批病毒,不久又来了另外一批病毒;杀菌是成功了,病人也死了! 
*中医传承了两三千年,为何在美、日、大陆日受重视?---所谓不科学,实乃现代科技尚不足以证明其科学罢了!
以上仅供参考,祝身体健康! 
 【附二】良方十剂之(一)、(二):
原本的家家必备十良方原作者是一位皮沙士先生前辈演讲整理,他在后来又以良方十帖为主题又讲过两次演讲,经由他朋友整理后将它公布。
良方十剂(一)
一、缘由:
一位偏远地区很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为了帮助一位过动儿,找上我,经过短期治疗后(约一个月),进步神速。他也常听我说过家里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药,而后才有良方十帖的构想。良方十帖的讲义也是由这位非常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帮忙打字完成的,这也是我早期的处女作。这次的讲演以前讲过,旧生就当作复习。
1.使用西医治疗过动儿,时常会变成痴呆、思考中断,在脑部产生副作用。
2.中医治疗过动儿,有时采用药食疗法:甘草、小麦、大枣汤,简称「甘麦大枣汤」。(大枣就是红枣,黑枣在中药里不入药,若有用只是让药好吃而已。)
3.这位教务主任与其太太也是我们中医的拥护者,其太太也告诉其亲戚说「有病要看中医,中药没有副作用,疗效也快」,结果者这位亲戚生病了,就在住家附近的中医诊所看病,结果中医诊所的医师竟然告诉她应该要吃「普拿疼」。教务主任的太太打电话给我,很感叹地说:「为甚么中医会变成这个样子?」。
二、良方十帖就是家庭常备的十种中药:
良方十帖是取法早期医疗环境不完备时,家中会准备一些止痛….的药包挂于墙上,定期会有药商上门,如果是过期会帮我们更换,如果是使用完的药补充后算钱,在台湾五、六十年代还有。所以家中可以准备十种家庭必备的科学中药,这些药最好是放到坏掉然后丢掉,表示这段期间家人都很健康。但是万一有时会有一些小感冒、肚子痛,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演变成棘手的问题,所以要赶快用一些最好用、最安全的药把病症消除。十种家庭必备良帖:1.葛根汤(最常最常用到的) 2.小柴胡汤3.麦门冬汤4.麻杏甘石汤5.小青龙汤6.平胃散7.五苓散8.葛根芩连汤9.芍药甘草汤10….以后再慢慢讲。
三、葛根汤特性与使用:
1.葛根汤是学校这边用量最多的药,主任每次采购就是二十罐。
2.葛根汤用在我们体表看得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的意思是感冒时鼻子有点鼻塞、打喷嚏、甚至流鼻水就可以用葛根汤。刚开始感冒,感冒在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咽、喉的问题,可以用葛根汤处理。感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后脑袋、脖子这边昏昏沉沉的,脖子僵硬起来,转动不流利,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可以用葛根汤。
3.分析感冒特性,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畏寒:人怕冷的现象,但只要加上一件薄长袖,人就不会觉得冷了。恶寒:比畏寒严重,人严重怕冷的现象,人厌恶寒冷,躲到棉被里能仍然怕冷。人发烧时我们摸额头、量体温,这些都在体表,都是葛根汤适用范围,因此葛根汤可以治疗发烧。畏寒、恶寒都是在体表,人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葛根汤适用范围,葛根汤也可以治畏寒、恶寒。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但是不可说葛根汤是感冒药。
4.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的原理:葛根汤是很好的骨骼肌松弛剂。身体的肌肉有两种,身体内部是内脏肌或平滑肌。平滑肌与骨骼肌彼此有翘翘板的作用,一收缩另一则松弛,一阴一阳。为甚么会鼻塞?因为整个鼻黏膜肥大起来。因为感冒关系,鼻黏膜充水造成整个鼻黏膜肥大,葛根汤使骨骼肌放松,会使平滑肌收缩,鼻黏膜变小,呼吸通畅,所以就不会鼻塞。
5.发烧会畏寒、恶寒的原因:因为身体吹到冷风,遇到寒冷,使整个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你就会发烧。让你生病感冒的来源就是冷气或冷风,反正就是寒冷,然后身体产生畏寒、恶寒的现象,因此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这时使用葛根汤,他可以打开毛细孔,然后发个汗,汗出烧就退。因此治疗感冒的原理就是:「汗出烧就退」。
四、我们希望上课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想要宏扬药师佛的精神,不忍心看见众生为疾病所苦,不忍心看见小朋友因为吃化学的药物三天两头就要跑医院,然后动不动就感冒,经年累月的生病,所以才要宣讲这些课程。
五、葛根汤是太阳阳明经共享的药,太阳主表,阳明属胃,主肌肉,因此葛根汤作用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使用葛根汤的原理就是一句话,「骨骼肌放松弛,骨骼肌一松弛,毛孔一打开,汗出烧就退」。但是相对地,骨骼肌一松弛,平滑肌、内脏的肌肉就开始蠕动、开始收缩运动,因此对肠胃也非常地好。
六、葛根汤不是感冒药,可以当作保养药,怎么说呢?身体骨骼肌一松弛,血管所受到的压 迫就会减低,那血管就可以放松松地,血液循环就会比较顺畅,血液打到大脑也很顺畅,因此可以预防老人痴呆、高血压、中风。所以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但可以治感冒。
七、葛根汤可以治感冒,但是感冒发烧的因素并不是只有一个,不是只有遭受风寒侵袭,使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而发烧。若真是如此单纯,则「汗出烧就退」。尤其是小朋友,在13岁前,脑部大约正中心处有一个地方称为下丘脑,下丘脑是身体调节中枢所在,可以调节情绪、体温、食欲、体液多寡等…..。在13岁前的小朋友下丘脑发育不完全,有时会乱发烧,而大人为甚么感冒很少会发烧?此即原因之一,另外小朋友比较不会随温度气候的变化调整穿衣,因此父母亲或学校导师就应扮演小朋友体外下丘脑的功能,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小孩后背领有没有流汗,若有应该让其减衣服,减衣服不可直接脱掉大外套,温度落差太大,小朋友体温适应不良,一下子就中奖感冒了。若有汗流浃背应擦干后,从里面薄的内衣脱掉。尤其秋老虎季节,早晚温差大。建议可以从身体里到外,先穿薄长袖+短背心+薄外套来搭配。小朋友在13岁前体内下丘脑发育不完全,不灵敏,不知冷热,只好靠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担任体外下丘脑的功能,以减少小朋友感冒发烧。但若还是感冒了,因为小朋友不知冷热所以会乱发烧,所以大原则是「汗出烧就退」,但也有小例外,因此下丘脑失灵时「汗出烧也不会退」,这时就要找调节下丘脑的药,调节下丘脑的药就是少阳的「小柴胡汤」。
八、感冒第二步,如果发现「汗出烧也不会退」,就可以大胆假设是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失灵,基本上已有往来寒热少阳经的症状就要把葛根汤、小柴胡汤加在一起用。
九、感冒时食欲受影响,肚子饿,但是不想吃饭,这时候来找一下原因:感冒因为风寒关系,寒冷会让骨骼肌收缩,毛细孔闭塞起来,就不能发汗,不能散热,所以发烧、畏寒、恶寒起来。骨骼肌与平滑肌类似跷跷板的原理,一收缩则另一松弛,胃、小肠、大肠的肌肉为平滑肌,因此感冒时骨骼肌收缩,而内藏之平滑肌会松弛无力,肚子就容易胀气。肚子一胀气就不会想吃饭。这时用葛根汤+小柴胡汤会有点帮助,因为葛根汤会松弛骨骼肌,收缩平滑肌,帮助肠胃蠕动。但葛根汤不是很好的消胀气的药,这点必须提醒一下。小孩感冒食欲不振,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小孩肚子有没有胀气,如何检查呢?拍拍小孩肚子,类似打鼓般,如果声音是「澎、澎、澎」,有空洞的声音,表示有胀气。若有胀气要先处理胀气;若无胀气或无明显的胀气,但是食欲不振,这仍属于小孩子的下丘脑调节中枢失灵的关系(下丘脑有食欲调节的作用),也是用小柴胡汤。
十、「汗出烧就退」是感冒发烧的大原则,但是有一些小例外,第二是体温调节中枢失灵,第三是有没有胀气,第四是尿道发炎,尿尿尿不出来。发汗可以将热带走,同样地,尿尿也是散热的一种方式,如果这次的发烧是因为泌尿道感染,尿不出来,即使汗出烧也不会退,因此检查小朋友的小便道,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怕尿尿,他虽然不会讲,但是会怕尿尿而憋尿,此时若尿会痛,家长可以在询问下加以判断。第五是大便不通,这最最严重的发烧,会让小朋友的体温一直往上飙,飙到40o以上,达到脑炎、脑膜炎地步的发烧。大便堵塞,体内无法散热,粪便的水份一直蒸发,大便就愈来愈干,大便越不出来,体温就越会飙,飙到后来小孩就会有抽蓄、昏迷的现象。
十一、大便不通的解决方式:
西医:西医医生说:「不要小看肛门塞剂的副作用,远比口服退烧药还强」。上一次亲子座谈会的资料内就有肛门塞剂副作用的文章。
中医:(1)中医在二千年前就有肛门塞剂了,肛门塞剂是用蜂蜜做的,中国古时候人将蜂蜜用炒的,炒到水分蒸发掉变成褐黑色,此时焦焦黏黏的,在中国古书伤寒杂病论,就有记载,趁其还有温度黏稠时,将其捏成锥状的东西或者干脆说作成子弹的形状,冷却后形状就固定了,做好后备而不用。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蜂蜜在体内遇热熔化,大便哗啦哗啦,一下就出来了。但是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备有此物品,所以在介绍另一种易备的肛门塞剂。
(2)腌制的「咸黄瓜」,台语称为:ㄐ一ㄢˇ 归 ㄚ,早期将黄瓜加很多盐巴,拿来晒一晒,作成腌制的「咸黄瓜」,取其一小截,长长瘦瘦的,约小指头大小。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几分钟后,哗啦大便就出来,大便出来烧就退,痉挛就解除了。本校o长的小婴儿(怀孕时吃资生丸长大的),曾用过非常有效。绝对不会有副作用的。便秘亦可使用此法。
(3)如果没有腌制的「咸黄瓜」,「薄荷脑」也可以用,「薄荷脑」很凉,将其塞入屁股,转个一两圈,寒凉可使平滑肌松弛扩张开来,使大便排出。
从这里又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小孩子肚子胀气,可不可以用万金油、薄荷油,用那些凉凉的药膏抹肚皮,甚至按摩?对还是错?ANS:这是错误的,小孩子肚子有胀气,不舒服,甚至会哭,如果使用这些药物,药物有麻醉的作用,这是以「凉」的刺激取代「痛」的刺激,待会「不痛」,就以为好了,所以错认为这些凉的药膏很好用。但是我们知道平滑肌遇到寒冷会扩张会松弛无力,现在抹凉的药膏于肚皮,待会寒凉渗透到胃、小肠,只会造成更扩张,胀气更严重,肚子更痛而已。这种药膏都是不合格的,各位有没有看见合格的药膏?这种信息大家要从那里获得?各位的信息都被蒙蔽了,这就是我们为甚么要上课的原因,也有人问为甚么不要在外面看病,开业看诊?如果我们要在外面捞钱一定比人家捞得多,因为我们往往是一包药,15~30分钟就有效了,但是我们会做得很辛苦,我们会少上外面错误的信息。
那凉凉的药膏是谁告诉你们错误的?我是从原理跟你们解释的,我不是胡诌乱扯的,那盐巴的问题也是一样,你高血压的人不吃盐巴,血压绝对不会掉下来。得糖尿病不吃饭,不多吃点饭,不多吃点黑糖,你的糖尿病根本不会好。你的胆固醇不高,每天都无法消除疲劳,你每天都懒洋洋的、倦怠,你根本就没有思考力,你就容易得到癌症。所以上一周我就讲「去年日本NHK电视台就报导,二家大型医学机构,分别追踪胆固醇高的人,追踪了十年、十五年,结果发现胆固醇愈高的人,罹患癌症的机会愈小,胆固醇高达280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罹患癌症,这就是胆固醇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在外面看诊,我们鼓励吃胆固醇的话,我们讲一句话,就会有一百个中、西医的博士跟你反驳,有用吗?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我们从教育着手,我们训练新的一代,大家成人的,也可以得到简便的处方,简便的医疗、食疗的好处,当下获益。我们好好训练这些书院毕业的大学同学,更长久的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教。
十二、感冒因为有发烧,慢慢会把身体内水分耗失掉,嘴巴会干干的,干干的就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负责的,这时候就感受到嘴巴干干的,但并不会口渴,这时感冒的阶段仍停留在皮表,还是属于葛根汤、小柴胡汤的症状而已,这时候伴随的发烧称为表热,处理表热一个大原则就是「汗出烧就退」,用甚么方法让他发汗呢?可不可以跑步?回答:不可以让他跑步发汗,跑步会损失很多氧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表热又不发汗,只能用物理的疗法。有人认为发烧时,就给他用泡泡热水澡的方式退烧对不对?在泡热水澡过程中,骨骼肌会松弛,毛细孔打开,在热水中汗出烧也就退了,但是这时候要注意,发烧伴随着的是畏寒、恶寒,最怕的就是寒冷,因此,泡好从浴缸出来,离开热水未来得及穿衣服前,容易遇寒造成再次感冒。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进浴缸泡热水澡退烧不是理想的方式。所以哪一种方式最理想呢?最理想的方式为「泡热水脚」,将「泡热水澡」改成「泡热水脚」就可以了,将水位泡至小腿肚位置,水温愈高愈好,以不烫伤为原则,要泡至身体发热出汗为止,因为汗出烧就退。
冬天时,天气寒冷,在泡的过程中,热水容易变冷,那我们不妨在泡脚桶旁准备一个小钢杯,从泡脚桶内装一 杯水出来,然后置入便宜又好用的「电汤匙」于小钢杯中加热。不需要买一个几千元的泡脚器,只需土法炼钢,买一只60元的电汤匙就可以用了,加热到水快开了,拔掉电源线(PS:连接电源的电汤匙离开水会烧掉),将热水倒入泡脚桶内,再从泡脚桶装一杯水出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如此就可以维持泡脚桶内的水温,人就泡到出汗,汗出烧就退。如此就不需要药了嘛,连良方十帖也可以丢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住「汗出烧就退」这个原则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利用这个方式。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当中,各位都看到了,都听到了,听到甚么呢?在表热阶段,在发烧、恶寒阶段,我们是给热的还是冷的?回答:热的,所以这时候用冰枕对不对?冰枕会引斜、引贼,把贼带到家中而已,所以此时用冰枕是不对的,那冰枕是用于那一阶段呢?且听下一节分析明了,下课!
良方十剂(二)
部分节选
三、我们讲胆固醇,只有营养学家告诉你不可以吃,你看生化学学家董大成博士是如何看待胆固醇,你再看台大生化学的教授,台湾生化学的权威、第一把交椅的林仁混教授是如何看待胆固醇的,西医的胆固醇指标有的是130~200,林仁混教授说男生胆固醇标准是180~220。他的讲法就跟其它人不同,为甚么差别这么大?而董大成博士自己得过膀胱癌,他后来自己吃黄豆,他说黄豆可比高丽蔘,你看他一天吃蛋吃几颗?为甚么他不怕胆固醇过高,他是生化学家才了解化学的变化,只有营养学家才给你断章取义,营养学家认为:蛋黄里面胆固醇很高,吃下去胆固醇会一直飙上去。可是生化学家看法就不是这样子,他看见蛋里面有胆固醇,蛋中有卵磷酯。有卵磷酯的胆固醇就OK了,所以不用怕,你看古代那些吃猪脚连猪皮一起吃的,猪皮就是卵磷酯,他们那一个高血压?那一个脑中风?所以医学不是这样子的。
那我们吃素的胆固醇从哪里来?从核桃、腰果、杏仁、无花果……那些干果类来的,再来这样就够吗?不够,还要从营养学家最诟病的那二种油来的:椰子油、棕榈油。所以吃素的人要用的油就是营养学家骂的最厉害的那二种油,第一个棕榈油、第二个椰子油,这二种油放冰箱拿出来后有没有像猪油,它像猪油,里面是胆固醇,它才是给我们身体能量最高的所在,所以吃素的油应该用这种。不过…,几年前我来这边上第一堂课时,就是讲这件事情,后来我不敢讲,为甚么不敢讲?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物性,它原有的性质,如果变化了要怎么讲。例如:我们鼓励人家吃黄豆,黄豆可比高丽蔘,可是黄豆却是基因食品,那个因果谁去负?副作用谁去负?所以我说吃黄豆、喝豆浆可以补充钙质,这份补充数据骨质疏松也是鼓励喝豆浆,那豆浆如果是基因改造黄豆制成的,后来吃出问题,这谁来负责。
同样地棕榈油的问题,棕榈油在南洋生产地装桶时加一次防腐剂,我们问过台湾经销商,棕榈油来台湾时,他们怕防腐剂用太少,怕它坏掉,又再加了一次,我听到加二次怎么敢介绍,所以到底要吃甚么?我不知道,我们在这边可以跟各位讲的是,它的物性而已,至于后面人为的变化,我们很难讲。就好像也有学员问我们,中药使用时是不是要先泡热水10分钟后,过滤后再煮,不然重金属如何去掉?老实讲,不要说是「中药」,只要是种在土地上的,只要是由根吸收土地水分的作物绝对都有重金属,因为全世界的地利都被破坏掉了。那大陆还在步那些以前台湾开发的,全世界以前先进国家开发过程所使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药剂都在喷植物,那吃中药到底对不对?那我们没有办法负责这些事情,这是属于整个「共业」的问题(PS:众生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称为「业」。好的思想行为叫做「善业」,恶的思想行为叫做「恶业」。「共业」:大家共同造作的业)。
四、真正地医学是把古代的东西与最新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两个答案是一样地,这才可以当作标准,如果抵触时,就有一个错。我们会认为古代医学能够流传二千年下来,应该就是真理了,只是等待现代科技给印证。那为甚么又要老调重谈,重提棕榈油?因为最近汉唐中医又再跟我遥遥呼应了,我们是远隔大洋漠不相识的人,讲的观点几乎都是一样的。他最近讲我们用的油绝对不是色拉油,我们要用的是不会让厨房油油腻腻的油,不是那种会让抽油烟机每半年就要送厂商清洗的油。因为倪院长没有吃素,所以他就鼓励人回到吃猪油的时代,为甚么?因为猪油胆固醇高。所以很奇怪,我与倪院长不相识,我是默默无名,他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佛罗里达州最高的中医行政负责人,等于是州长认命的官,他刚辞职半年、一年而已,他想回台湾教一批学生,所以才把那边辞掉了,收一批关门弟子。我就看见他在鼓励,说用色拉油是被厂商买通的,才会变成吃色拉油。
为甚么女生抽烟比男生少,但是肺癌是女生的第一名?为甚么男生不是肺癌第一名?就是抽油烟机,厨房造成的嘛!为甚么心血管疾病一直都上升,就是那些色拉油,色拉油被加热后变成焦油,焦油到身体就是致癌物质,那就是变成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堵塞血管的元凶,所以心血管堵塞并不是胆固醇。这种医学的信息,各位到哪里去听,没有人告诉各位这种信息的,到处都是错误的,我们在药师佛前面,只有我们敢讲我们是正确地,所以我们才要上这课,大家如果有兴趣尽量不要缺课。因为我个人蛮情绪化的,看见人少我就没精神了,看见人少,本来预计人会很多要讲良方十帖,又觉得良方十帖以前讲过了,所以讲不起劲。不过老实讲,一个真正会上课的人,再重新讲一遍,你会觉得怎么好像以前没听过。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的请举手,对不对,就是这种感觉。
五、我们刚刚提到盐巴,中医的源头是五行表,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对应到五藏「肝、 心、脾、肺、肾」,对应到五行「木、火、土、金、水」,这边可以看见,盐能入肾,盐是肾脏所必需的,为甚么?因为肾脏得到盐巴才能把水变成尿尿,这是利尿,盐巴是利尿剂,为甚么现代医学一直教人不要吃盐,台湾尿毒症(洗肾)的人口比率是全世界第二位,这是最近的新闻。这就是教你不要吃盐巴,咸不入肾,然后水滤不出去嘛!就这么简单。
六、我们要再提之前提过「通便」用的腌黄瓜,因为刚刚有学员提问这个问题。那个泡在液体中爱之味品牌的腌黄瓜可以用吗?这个不可以用,这个软趴趴的怎么塞得进去。要用那个咬起来脆脆、有嚼劲的腌黄瓜才可以塞得进肛门,塞进去后才可以软化大便,大便就出得来。为甚么呢?因为「咸能软坚」。再譬如大脖子缺碘,中国古代就认知到,就是要给它海藻、海带、昆布,我们老祖宗不知道这些食物中有碘,可是老祖宗知道这些是海里的东西,它们很咸。大脖子是硬块,只有用咸的东西才能将它软化掉,所以这就是「咸能软坚」的应用。现在大便挤到肛门边硬硬地,根本挤不出来,这个腌黄瓜很咸,塞进肛门后就会吸收水分,「咸能软坚」,会使大便软化,待会就会出来,原理就是这样子而已。
这原理不同于「薄荷脑」,薄荷脑是用薄荷提炼后白白的东西,做成类似口红的形状可以旋转伸缩的东西,很多人拿绿油精或薄荷脑抹太阳穴,治头疼,可不可以?那一天到晚都头疼的,愈抹会愈头疼。上星期上课提到太阳穴头疼的,那二种放在一起就可以根治了,对不对?我星期三就接到家长打电话来,家长就坐在那边,他就告诉我说:「自己的妈妈二十年的头疼」,我们想想看,经年累月二十年的头疼,看遍多少医生,星期三时打电话告诉我说,就用我上课所讲那二个简单的方子合在一起用,就好的非常多。我就告诉他说:「你就写一篇贴在我的网站上嘛!」没有人要贴,这个网站我就不想经营了嘛,所以大家看到我今年四、五月以后几乎不再贴了,我们也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劳,实际上是因为中医处于这个很暧昧的时代,大家根本看不到甚么叫「中医」,大家看见的「中医」是会叫你去吃「普拿疼」的(大家一笑)。
星期四那天有一位阿妈坐我的车子,阿妈就告诉我说:「中医老师的药怎么这么好用」,对不对阿妈?(PS: 阿妈在现场上课),一包就有效对不对?(PS: 阿妈说一些话,但是录音听不清楚) 阿妈讲的那个案例,阿妈都陪乖孙女来上学,孙女说:「阿姑走路都会撞墙壁」(大家一笑),你知道这是用甚么方子解决的吗?我们良方十帖中有「小柴胡汤」、有「五苓散」,就是这两个合在一起,服一包后就不会撞墙了,那二天就OK了,都在良方十帖内,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阿妈就觉得很奇怪,为甚么中医老师你的药这么好用,阿妈多讲妳的,没有关系吧?阿妈回答:「没关系」。阿妈的手肘有问题,我告诉她中药一帖就看见效果,阿妈是不是?
还有一位不知是谁,手也长一粒东西,用我们赠送的「紫云膏」后,处理好十多年的旧伤。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环境,为甚么没有人告诉妳可以用「紫云膏」,「紫云膏」到处都在卖。(PS:有位学员发表「紫云膏」的使用经验,但是录音声音细,不知有否听错!她说:「我有一位同事的小孩,那个肉一直陷下去陷下去,她妈妈很担心很害怕,因为我有给她一瓶○○的「紫云膏」,因为哪天已晚想隔天在带去看医生,结果她就用「紫云膏」给小孩抹,抹一个晚上后,隔天就好了,这是同事说的。」)
谢谢妳!我们这边从来都没有让人发表经验(大家一笑),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含蓄,谁一包就有效!谁一包甚么问题都解决!结果都不敢讲,当然不敢讲,不然这讲堂也坐不下。其实我们也不是好大喜功,我们也不喜欢站出来,我们喜欢默默的耕耘,我们喜欢躲到山里面去练功的,去修禅定打坐,所以我们研究室才叫「药师功房」是 药师佛的药师,不是现在药剂师的药师,我们是希望隐姓埋名好好练功,才是我们的本份,可是这世界太混乱了,你不这样起来弄的话,很糟糕啊!你说外面买的西药感冒药怎么比得上我们的葛根汤,那里面的类似安非他命的成份codeine(PS:英翻中「可待因」),吃了就上瘾嘛!不行这样子做。所以我们良方十帖是很有得讲。
七、我们讲义发下后,葛根汤还有得讲,葛根汤要讲二十小时,我们都可以讲。我们良方十帖为甚么要有感冒,因为小孩子几乎都有感冒,我们今天讲的只是概论而已,感冒会有咳嗽、喉咙痛。那咳嗽一定要分,我自从曝光后,有些家长就写了纸条,希望我给小孩看病,问题是写了纸条写得不清不楚,为甚么不清不楚?因为没有来上课。好!再来,如果小孩子没咳嗽给你听,你怎么知道是那一种咳嗽?而小孩也讲得不清不楚,所以小孩在中医列作「哑科」,望、闻、问、切中的问诊是没有用的,小孩子又很小没有脉好把,小孩子是不把脉的。小孩子可以看食指但能提供的讯息有限,因此小孩子能提供的讯息很弱,因此治疗小孩子效果会打折扣。所以真正能治好快速有效治好小孩子病的是家长,只有家长自己随时调整用药,才可以在一天或三天内将感冒治好。我一直强调,如果感冒超过如果6~7天才好的,那不是中医师治好的,也不是西医师治好的,那是他自己好的。所以一位中医师如果将感冒治到6~7天,这位中医师该检讨了。感冒应3~4天就治好才能称为「中医」。随时要变化用药,一包用下去,状况变了,立刻变化用药,一般而言,3包就OK了,感冒就好了,所以我们要学。
八、讲到咳嗽,如果发现小孩子咳嗽时,愈咳,气一直往上冲,这脸红红的,注意特征,咳到脸红红的,这种咳嗽可以用「麻杏甘石汤」,这种我们称为「热咳」,那有「热咳」就有「寒咳」或称「冷咳」,这「冷咳」会伴随着鼻水,那鼻水稀稀白白的流下来,「冷咳」会伴随着畏寒、恶寒的现象,这现象会很明显,我们就给「小青龙汤」,但是今天只是绪论而已,只是良方十帖的开场白而已,所以这二个方子请先暂时不要用,大家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除非你抓住我刚才讲的要点,一咳嗽起来,你就看到他整个脸咳到脸红,不咳则已,一咳就脸红,这个「麻杏甘石汤」就可以用下去。那「小青龙汤」这稀稀白白的是我前几周有讲很详细,那各位可以由CD来重新听或等我过几个星期依顺序讲良方十帖有提到「小青龙汤」时再用。「麻杏甘石汤」是「热咳」,「热咳」会伴随着鼻涕黄、浓、稠,还有那嘴唇又干又红,这就属于这系列的。那嘴唇是苍白的,鼻涕稀稀白白的是「小青龙汤」。
那还有因为干燥而咳嗽,喉咙因为干燥而咳嗽,或因讲太多话干燥而咳嗽,那这个是乱吃也不会吃出问题的,这个东西很好吃(PS:录音未讲,老师只在黑板上写出,故不知是甚么东西?)上星期日上完课,就有家长跑到楼上找我,他说:「奇怪!同样都是看中医师,那为甚么我的孩子出去外面看中医师,拿回来的药小孩子都不愿意吃,那学校这边的药就愿意吃,后来终于给他逮到一个机会,小孩从学校带药回去吃,吃完还有一点点剩下的,他拿来吃,唉哟!怎么这么好吃,果然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可以给各位一个判断的原则,如果中药是以甜为主,好吃为主的那个药、那个方、那种植物,你就可以长期吃,吃一辈子都不会有问题,重点就是要甜味。所以五味的酸、苦、甘、辛、咸,甘是甜,甜对应到肠胃,后天营养的补贻(?听不清楚)来自于甜味,所以只有甜味的东西才可以当保养药,可以长期吃。只要是苦的药,那是入心,那是泻火的,让你愈吃愈没有火,愈没有能量,最后的下场就是贫血,就是尿毒。所以去年上新闻的一位中医师,吃龙胆泻肝汤吃了六年,就是不懂这一句话,他吃到最后变尿毒,最后洗肾,结果被西医药厂拿来利用,以中医师身份告诉你中药有毒不可以吃,那就是他自己不懂。这个苦入心,心主血,会破坏红血球,苦泻火,所以把能量泻掉,最后就水克火(? 听不清楚)变成尿毒,道理如此而已。
所以刚才说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为甚么?你们吃看看,吃起来甚么感觉?是不是甜的为主,它是保养药,甚至是营养剂,为甚么是营养剂,我分析给你们听,星期一那天上课我有提到小孩子的保养药,小孩子时就可以开始给他吃,可以吃到考上建中为止的方子是甚么:「黄耆建中汤」加「保和丸」,小孩子缺乏酵素,所以给他「保和丸」,那「黄耆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变的,将它加「黄耆」后改名「黄耆建中汤」。「小建中汤」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胶贻。胶贻就是麦芽糖,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即红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以甜为主就是属于肠胃药,当然可以吃一辈子啊!当然可以吃到考上建中啊!
中国二千年前就设计出「黄耆建中汤」,设计出「小建中汤」老祖宗就知道小孩子的营养要补充甜味,所以在这个方里面给你加上麦芽糖,就是给小孩子最好的营养,小孩有营养、有热量,营养吸收好,他当然就不容易感冒。那消化系统好,当然呼吸系统就好,所以就是这样子。那葛根汤与小建中汤、黄耆建中汤有甚么差别呢?葛根汤少了胶贻,有5种成份与小建中汤相同,但是多了葛根(食物)与麻黄(药)。葛根是甚么?有看过韩剧节目「医道」的就知道,葛根是市场卖的食物(块状)。麻黄是甚么?发散风寒感冒的药,所以葛根汤有七味药,所以你说它是药吗?麻黄只占1/7,事实上不到1/7,因为葛根放的量比较多。因此葛根汤是给你小建中汤的营养,再用葛根把皮表骨骼肌放松,再轻微用点麻黄配合桂枝将风寒赶出,这样轻描淡写的教你发汗,汗出烧就退,如此而已。
九、这个「麦门冬汤」非常地好吃,我这里面就有麦门冬,我上课要保养喉咙,就是要用麦门冬。现在我们来看「麦门冬汤」,组成成份:麦门冬、半夏、甘草、人蔘、梗米、大枣。它有大枣即红枣甜甜的;有甘草甜甜的;半夏大家不认识没关系,这是一味中药;这人蔘也不用介绍了;有麦门冬这一味药;再来梗米是米,米也是中药,如果说中药都不能吃,那我们米也别吃了。「麦门冬汤」里面就有米,这是食物还是药?医食同源,米是淀粉类,淀粉就是甜的,甜的就是营养剂,所以甘入脾。麦门冬也有点甜甜的,甘草、大枣都是甜的,所以「麦门冬汤」给它乱吃也没关系,所以有事没事,喉咙干干地就可以吃,那实际上它比较偏向在咽的问题,只是咽与喉是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就囫囵吞枣,只要是咽喉干干地就找「麦门冬汤」来吃。
所以这个包括干咳,咳嗽没有痰,或者好像痰黏在喉咙上弄不出来,如果能弄出来多舒服呀,这时候只要口含麦门冬汤不加水,让它慢慢地滋润下去,等一下滑动,只要咳一声,一口痰出来,喉咙不会怪怪,不会再咳嗽了。麦门冬汤是属于比较平和,介于寒咳、热咳中间,比较温和的药,既是温和的药,即使乱吃也比较没有问题。只要是温和的药都带甜味,原则上,麦门冬汤偏向治干咳。
这里我们补充一下叶天士先生的川贝枇杷膏,这是甜甜的,甜的厉害,大家都给它乱吃,只要是咳嗽啦、喉咙痛啦,就给它乱吃,有的吃了有效,有的无效,为甚么?它是甜的,黏黏腻腻的,它只治干咳,如果是痰很多,如果吃枇杷膏,待会你的痰就咳不完了,它会生痰生很多,所以我们要懂这原理。这是咽的问题,那喉的问题使用「桑菊饮」,桑叶、菊花饮料,我们中医的五行表,彼此对应,秋天对应干燥,最近大家会发现到眼睛好像干干的,鼻子干干的。昨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他耳朵发痒,为甚么发痒,表示太干了。
上周我们介绍「桑菊饮」就说这是秋天的药,耳朵、眼睛、鼻子发痒、喉咙发痒、咽发炎、这里发炎(PS:听录音,不知所指位置)可以使用「桑菊饮」。这种干燥就不是随随便便用「汤」了,「汤」的意义是一天固定吃三次,类似随三餐喝汤之意。治干燥除药物外必须有充足水分,所以就不是桑菊「汤」了,而是桑菊「饮」,一天用六次,类似喝饮料之意。所以中医科不科学,在命名上就告诉你这是饮料。「桑菊饮」是秋天因为干燥而产生的饮料,前几天要放学时,我就看见书院的同学去拿桑菊饮来喝,他就说:「真的耶!秋天是干燥的季节,喝起来还真舒服,干燥就消失了」,我说对呀!只是以前有感觉,但是不会把它归纳在一起,不会想到跟这个季节有关系,只是隐约感受到秋天有这种现象。中医的老祖宗就告诉你:「秋就是燥」,所以我们说中医是天人合一的医学,在探讨物性、天地之间的物性、道理。所以你若确定「喉」,喉咙痒痒的用「桑菊饮」,若是「咽」的问题用「麦门冬汤」。
十、再几分钟就下课,漏掉补充一点,因为我上课是不用准备的,随时随现在的灵感,我在讲发烧时漏掉一点,因为现在的发烧不是那么单纯地气候关系或吃坏肚子肠胃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甚么东西?就是肠病毒,所以你用了葛根汤或者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吃下去后,汗出烧也不退或汗出烧退,但一下子体温又上来了,奇怪了,原来就是感染了肠病毒。
肠病毒大家知道有所谓的手、足、口病,那个手、脚破、口腔黏膜破掉、喉咙痛,有这些征兆的话,大家就要怀疑是肠病毒,肠病毒原则上有七天潜伏期,在潜伏期时不大出现症状,当症状出来确定是肠病毒感染后,我把全世界最好的处方介绍给各位,处方是:「银翘散」搭配「小柴胡汤」。当发现肠病毒症状或经由西医检验后确定是肠病毒,你就选择「银翘散」+「小柴胡汤」,这是没有便秘的,那如果有便秘时就不是「小柴胡汤」,要从大便去解决,力量要强一点,将「小柴胡汤」换成「大柴胡汤」,原则上三天之内就可以治好。
如果没有用这个中药很快地解决,其致命危机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会演变出心肌炎、演变出脑膜炎、演变出脑炎。这时会发高烧、痉挛、抽搐,这时会有生命危险,那时候这些就不适用了(PS:听录音,不知老师黑板所指),这时科学中药也不够用,还要搭配用煎剂。我们就介绍一半就好,因为我们知道小孩得了肠病毒,在前面阶段就将它治好不需要到第三阶段,所这边搭配煎剂的就暂时不讲。
十一、听过小孩子是阴虚体质的学员请举手?小孩子的体质是阴虚体质,阴虚表示水份不够、体液不够。小孩子身体里面大约只有500cc的血,只有一杯木瓜牛奶的容量而已,你不要看小孩子这么大,只有500cc的血而已,因为血少,所以容易发烧,很容易退烧。就是因为阴虚体质,肠病毒才会趁虚而入,所以小孩子要多补充水份。我们所谓小孩子为阴虚体质,是就其成长过程,从小至中年到老年来作比较,小孩子算是阴虚体质,但是小孩子不应该给他真正的阴虚,真正的阴虚就要给他治疗,治疗用甚么药物都没用,只要给予充足水份即可。
秋冬季节到了,父母、老师要注意小孩的肠胃不要让他受寒,喝冷水即受寒,所以要给小孩子喝温水。而且要记得小孩子嘴唇不要给他太红,太红就是阴虚,本来跟成人比较是阴虚,你现在又给他缺水,变成真正阴虚,所以病毒就趁虚而入,因为「虚」则不够也,「虚」则不足也,阴虚就得肠病毒所以不要给小孩子脱水、水份不够,那为甚么不是细菌呢?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细菌,水太多为阴实。阴太多了,水太多了,才会有细菌感染,那阴虚感染肠病毒,也可以靠中药「银翘散」帮忙消除阴虚。那有常常在吃葛根汤、小柴胡汤其实都是一种保护,因为小柴胡汤可以调整,但是原则上是「银翘散」可以化阴虚。
刚刚提到细菌为阴实,这里顺便提醒一般家长易犯的错误,小孩子受伤有伤口,不要用OK绷封起来,以为封好后很放心,其实那是在残害孩子,因为那个OK绷透气吗?那个透气胶带有透气吗?这地方有伤口、有破皮,那毛细孔随时会蒸发汗,将那OK绷贴住,汗流出来被封住了,汗水多就易生细菌,产生化脓,伤口愈来愈严重,愈不会好,这种信息外面有没有跟你讲,有听过的请举手?我们很乐于看到大家都知道,在这边听到的不算。我们这边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长很信任我们,孩子严重的受伤就不包扎,好的很快。所以外面的信息相当的错误,所以才要在这里讲,那在这里讲,有时候会有批评的关系,那个其实就像孟子所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们心很痛,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末学在这里有时会心直口快,多所批评,大家多有一些雅量,让我们为自己、为长辈、为孩子的健康多努力,希望大家多护持,这一门课大家多踊跃出席。好,谢谢各位!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附图)

经方方剂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267 次浏览 • 2016-01-31 15:42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查看全部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1.png


2.png

 

3.png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些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
主治: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
方论: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
三、麻杏甘石汤:麻黄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黄石膏先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后,再入其它药。用水与麻黄汤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便可应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
方论: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
 
四、大青龙汤: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五、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六、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12枚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七、大柴胡汤: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 生姜15克(切)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八、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生姜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或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或兼发呕者。凡外感风寒表证,头项强痛波及项背亦僵硬酸楚,脉浮无汗,恶风,下利或呕者,均可服用。 
方论:本方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阳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几几。因太阳已与阳明(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均已属阳明)合病,知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只治太阳,而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本方以葛根为主药。前人有”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的记载。本证为表实证,故加葛、麻二药于桂枝汤中以去其实,名曰葛根汤而不叫桂枝加麻黄、葛根汤,其方义自明。 
 
九、葛根芩莲汤: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约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论:方中用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
 
十、五苓散: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方论: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腑,胜结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 
 
十一、白虎汤: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将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服4次(2剂)。 
主治:本方原为治疗伤寒病,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脉洪大而表现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热的传染性疾病出现身发高热,虽出汗很多,但身热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饮冷水,脉象洪大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欲盖衣服,面红,舌苔黄,尿深黄等症状者。在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方论: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据《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的治则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热,且能益津液为主药;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阳明经弥漫之热为辅药;又据”热淫于内....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调中散热,调和百药为佐药;再以粳米之甘味保护胃气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强”佐以甘苦”的治则,不但能缓中益气(热则伤气),并能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则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护胃气而不伤中焦。 
“白虎”为代表西方之意,中医学把西方又代表秋天,白虎汤的意思,是说人身热邪太盛时,犹如夏天暑热炽盛之时,刮来一阵清凉的秋风(指服了白虎汤),暑热顿时消散。故取白虎为汤名,言其能清热之性。所以本汤用于治疗高热性疾病,可说是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有的医家在治疗重病时,把生石膏加至60~90克甚至120~150克,而救死回生。但是临床医家也必须熟记白虎汤的禁忌证,否则会造成”下咽则毙”之祸。后世医家在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时,也主以白虎汤治疗,效果也非常好。为禁止医家滥用此汤,故著名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特写出”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今特录后,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误用。《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前人另有白虎汤戒,也录之供参考。”白虎汤乃大寒之剂,若非大热多汗,渴饮水者,不可服也。若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属猪苓汤。”又曰:”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 
 
十二、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方论: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参考: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附:感冒药的煎服法
•  煎药火候和时间。张仲景言:“微火煮”,吴鞠通提到“香气大出”,“勿过煮“均是说火候和煎煮时间而言。因为治疗感冒的中药大多具有味辛发散之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所以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有效成分散失过多。所以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  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将药物浸泡在容器内,以淹没药物为度,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势必过长,部分成分被破坏;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治疗感冒的中药质地多疏松,故煎药用水只要淹没药材面即可。浸泡时间一般为 30~60 分钟。 
•  充分利用药材。如桂枝汤是把桂枝、芍药、甘草捣碎,生姜切片,大枣掰开 , 桂枝要把桂皮去掉 。  这样都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 避免药材的浪费 . 
•  取汗方法。 为利于感冒的治疗 , 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和取温服取汗、加衣被取汗的方法 。喝热粥以助药力的意义 : 一是借谷所业补充津液汗源,防发汗致营阴不足;二是借热能来鼓舞胃阳,进而振奋卫阳。此乃粥药并用即药物治疗和食疗相结合的方法。发汗要求:一是要汗出周遍:即汗出要遍身,光鼻尖,心口窝出汗不行。二是出小汗,出微汗,不可出大汗,不能遍身流漓。三是持续出一段汗:约一时许,即可盖被保温一时辰。汗出透了,才能达到出热退,脉静身凉的目的。 
•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服药剂量和次数。病情重的,药量宜大,多服几次;病情轻的,药量要小,少服几次,奏效为准。不必强行规定每次多少毫升,每日几次。两位医家都提到:“病不解者作再服“,言外之意,病解即可停药。这是因为治感冒的中药多具发散之性,过多有伤耗正气之虞。 
 
参考:孙娟,孙健《论桂枝汤.银翘散煎服法在治疗感冒中的意义》
 
----
桂枝汤中“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应用大枣1枚,我觉得与《伤寒论》的12枚不符,《思考中医》也说过要12枚,所以我改为12枚。
上述有不妥之处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
 
请注意:这些方子只适合刚发烧时立即采用,烧了一天或两天后,症状就变了,必须请中医重新辨证后开其他的方子了!!!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91 次浏览 • 2016-01-23 21:18 • 来自相关话题

    25、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9 克,生姜 9 克,大枣(擘)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 ...查看全部
    25、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9 克,生姜 9 克,大枣(擘)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伤寒论》第99 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伤寒四五日常为病传少阳的时期。身热恶风为太阳病还未罢。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三阳并病,宜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并病则取治少阳,此亦定法。外感此证多有,依据经验,口舌干而渴者,以小柴胡加石膏汤为宜,多试皆验。
    《伤寒论》第100 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见小建中汤条。
    《伤寒论》第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注解:无论伤寒或中风,若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但见其四证中的一证,便可与小柴胡,不必诸证俱备。蒸蒸而振,谓先蒸蒸觉热,随即振栗恶寒的样子。凡小柴胡汤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未因误下而罢者,宜还与小柴胡汤,其人必蒸蒸而振,然后即发热汗出而解。
    按: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学者宜注意。
    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解,即所谓战汗,亦一种瞑眩状态,久病或误治后,病实人虚,药如中病,往往发作瞑眩,不可不知。
    《伤寒论》第103 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解:心下急,指胃脘有不宽快的痞塞感。
    太阳病经过十余日,本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医未与柴胡汤而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若柴胡证未罢而还在,宜先与小柴胡汤。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由于连续误下,病已半陷于里,故未全解,再以大柴胡汤下之即愈。
    《伤寒论》第104 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已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为少阳柴胡证。日晡所发热为阳明里实证。此属少阳阳明并病,本大柴胡汤证,如与大柴胡汤下之,里外当俱解,而不得利,今反微利者,知医以其他丸药下之,乃非法误治之过。今潮热仍然里实,但以微利,故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而后再与柴胡加芒硝汤兼攻其里。
    按:半表半里在里之外,小柴胡汤以解外,是指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不要以为是解太阳在表的证。
    《伤寒论》第144 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妇人患太阳中风证。于七八日时,又续得往来寒热发作有时,而正来潮的月经适于此时而中断,此为邪热乘往来之虚而内入血室,经血即热而中断,故使寒热如疟状而发作有时,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热入血室为证不一,若本条之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但不要以为小柴胡汤即热入血室的专用方,用其他的方药也可治热入血室,今介绍治验一例可供参考。
    1940 年夏,友人徐某一日来告,谓其爱人病在垂危,在家看护十数日,已备后事,并邀往一诊。当时患者言行如狂,身热汗出,脉弦数急,烦无暂安时。据徐某言,本病初似重感冒,一度经来而突然中止,症状转剧,脉证合参知此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发为热入血室之证,当与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生石膏,与之服后,遂愈
    《伤寒论》第149 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伤寒论》第229 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解:阳明病,虽发潮热,但大便溏,而小便自可,不宜攻下甚明。尤其胸胁满不去,则柴胡汤证还在,故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本条所论亦少阳阳明并病之属。日本汤本求真于《皇汉医学》中谓:“以余之实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卡答儿,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证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燥、发热、烦渴等证时,当加石膏。盖余根据本条及下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及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汤诸条,潜心精思,综合玩索而得之者也。”此说甚佳,颇能发挥古方之用。胡老小女六岁时患中毒性痢疾,高烧 40 度,住院输液、用西药治疗,高烧不退、并令转传染病院。时已过夜半,无法叫车,乃负之归家,与大柴胡加石膏汤,次日即愈。又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一重笃的噤口痢,七八日未易一药而愈,今并附此以供参考。
    《伤寒论》第230 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注解:阳明病,虽不大便,但舌苔白而不黄,热还未尽入里。胁下硬满而呕,更是柴胡之证,此亦少阳阳明并病,故可与小柴胡通其上焦,则津液得下,胃气自和。上下既通,表里气畅,故身当□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231 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解: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属少阳证;鼻干属阳明证;不得汗属太阳证;嗜卧属少阳证;一身面目黑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时时哕属阳明证;耳前后肿属少阳证。据以上的脉证,显系三阳合病而并发黄疸和腹水。刺之小差,谓经过针刺治疗证稍减轻。病过十日而脉仍续浮者,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无余证者,可与麻黄汤。若上之腹水证,虽利其小便而终不尿,腹仍满,并加哕逆不已,则胃气已败,故谓不治。
    按:本条似述黄疸并发腹水而现三阳合病的重证,与小柴胡汤固无不可,但麻黄汤之用,殊难理解,其中必有错简,故于麻黄汤删去此条。实践证明,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确多预后不良,谓为不治并非虚言。
    《伤寒论》第266 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本由于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小柴胡汤证,若还未经吐、下等误治,即便脉沉紧而有里实象者,与小柴胡汤即治。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等误治因而发谵语者,柴胡证已罢,则已成误治的坏病,宜详审其所犯何逆,以适当的方法治之。
    《伤寒论》第379 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呕吐而且发热者,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394 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解:伤寒病愈后,由于不善摄生,而又发热者,一般多宜小柴胡汤主之。但脉浮者,为病在表,则宜汗以解之。脉沉实者,为有宿食,则宜下以解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 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腹痛而呕为柴胡汤证。诸黄疸病若腹痛而呕者,当然宜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l 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注解:痉、郁冒、大便难,为新产妇人所常见的三种病,这是由于新产血虚、多汗出而易感冒、血少津虚,再被外邪,故会病痉。新产亡血复汗再寒饮,故令郁冒;亡津液、胃中燥,故大便难。
    郁冒,即昏冒不省,俗谓为新产血晕,实即今所谓脑贫血的证候。其脉微弱,为血虚之应,胃中有饮故呕不能食;津液不下故大便反坚而但头汗出。血虚饮逆则四肢厥冷,厥冷者,同时也必郁冒。大便坚,呕不能食,为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暗示郁冒本虚,服小柴胡汤后当战汗而解。
    服小柴胡汤后,病即解而能食。若七八日后又发热者,此为胃中实,宜以大承气汤主之。
    按:新产妇人,由于亡血多汗,易感冒,往往有痉、郁冒、大便难三种病的发作。首段即说明三者所以出现的道理。二段似专论郁冒的证治,其实是承首段概括三病的治法,只以三证中郁冒为主,因特着重说明其发病原因,和服小柴胡汤后必致瞑眩战汗而解的理由。文中虽未明言痉,但痉即与郁冒同时存在不可不知。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注解:妇人于临产时以身露被风,因致四肢苦烦热而头痛者,可与小柴胡汤,若头不痛而但四肢苦烦热者,三物黄芩汤主之。
    按: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而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从以上所论看,则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但其为用并不只限于此,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
    【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症中的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7.呕而发热者。
    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9.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
    10.诸黄腹痛而呕者。
    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附】常用的加味方:
    小柴胡加生石膏汤: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45-90 克,煎服法同原方。此为日常应用的良方,小柴胡汤证而口于舌燥者即可用之。外感表解而烧不退多现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肺炎汗出而喘,设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甘石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宜注意。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
    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宜更加生石膏。
    小柴胡加橘皮汤:原方加橘皮 12-24 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嗽频作者。若口舌干燥宜加生石膏。排痰困难宜更加桔梗。
    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芍药 10-18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
    小柴胡加吴萸汤:原方加吴萸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此即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小柴胡加苓术汤:原方加茯苓、苍术各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原方加丹参 15-30 克,茵陈 18 克。治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
    【验案】孔某,男性,2 岁,1965 年 l 月 24   日初诊。感冒发烧十日不愈,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困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苔白腻,脉弦数。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
    柴胡 24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0 克,黄芩 10 克,生姜 10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生石膏 45 克,厚朴 l0 克,苏子 10 克,茯苓 12 克
    结果:上药水煎两次得 200 毫升,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__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二剂,咳也自止。

刘渡舟经方医案(小柴胡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553 次浏览 • 2016-01-23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北柴胡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 ...查看全部
图:中药北柴胡

北柴胡.jpg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胁院痞满不舒,纳少而口苦,舌质红,苔白润,脉弦细。柴胡12克黄芩6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口不苦,饮食增进,体温降至37 .2℃ 。转服丹桅逍遥散五剂而愈。
  【解说】大凡肝胆气郁日久不解者,多能化火伤阴,所以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之初每见胸胁苦满,脘腹不舒,时时太息为快;化火伤阴则可出现盗汗,心烦少寐,以至于低热缠绵不退。治疗时应宗“火郁发之”, “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开郁疏肝散的方法。如果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论治,妄投滋水补阴之品,反使气机受阻,郁结不开,必然徒劳而无功。
    往来寒热案
    刘渡舟医案:沈x x,女,42岁。始因恚怒伤肝而心胸发满,不欲饮食。继而又外感风寒邪气,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伴胸胁苦满,头痛身疼。脉弦,舌苔白滑。此少阳受邪,气郁不舒,枢机不利之证。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则寒热俱减,又服一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寒热往来,是小柴胡汤的主证之一,也是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的典型临床表现。先有恶寒,后见发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二者交替发作,所以称之为“休作有时”。临床凡见到往来寒热,就应该首先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4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方求治,疗效甚微。头痛每星期发作3次,剧烈难忍,欲以头冲撞墙壁,每次发作时多伴喷射性呕吐,周身燥热,时有胁下作痛,素常月经量少。脉沉,舌苔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头位,治用小紫胡汤法。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2克 党参6克 生姜12克 大枣3枚 炙甘草6克 白芍30克 丹皮12克 夏枯草10克龙胆草9克
    一个月后复诊,告知上方服用十二剂,效果明显,头痛由每周发作三次降至一月内仅发作一次,痛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继续服上方近十五剂,头痛得以控制。
    【解说】小柴胡汤治疗头痛一般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但《伤寒论》中曾指出:“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说明了头痛也是少阳病的常见证状之一,所以,从辨证角度看,头痛而兼有其它少阳证者,即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
胁背胀痛案
    刘渡舟医案:姜x x,女,40岁。其人喜怒无常而善郁,近日胸胁及背部胀满疼痛,口中干苦,脉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此气郁不疏,少阳经气不和之变。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5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口苦除,胁背疼痛消,但胸胁偶觉发胀。改服四逆散加黄芩、当归,三剂而安。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3岁。患单纯性腰痛近三年,口干渴欲饮。无头晕耳鸣等。舌质红绛,脉浮弦有力。辨为少阳气郁、木邪反侮其母,肾水被木火所伤。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 桑寄生30克 丹皮10克 白芍10克。
    服药六剂后,腰痛减半,照方又服三剂而愈。
  【解说】腰为肾之外府,所以腰痛多从肾论治。本案不从肾治,而从少阳论治者,是因为考虑到病程己久,而无明显虚实之象,则病本不在肾。《灵枢?本输篇》指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二脏”。说明了少阳与肾经脉相通,少阳相火为病也可下伤肾阴。所以,本案用小柴胡汤而治少阳取得出入意料的疗效,可见少阳相火所致之低烧、盗汗、腰痛只能疏达而不能滋补。
    二阳并病案
    刘渡舟医案:鲁x x, 男,46岁。外感风寒已六、七日,仍恶寒、头痛不解;又出现胁下胀满,恶心欲吐,脉浮弦,舌苔白滑。此太阳邪气并入少阳,以致少阳气郁不疏。柴胡15克黄芩12克 半夏15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后,病人突然寒栗而振,肢体抖动不止,其脉沉伏不起。此是邪气由少阳枢机运转而外出太阳,正邪交争,将有战汗之机。急令饮热水一大杯,少顷果然由寒变热,继而通身大汗如洗而病愈。
    便秘案
    刘渡舟医案:韩x x,女,52岁。患大便秘结已一年多,每隔三四天一次,每次登厕必努责用力,以致衣里汗湿,大便虽下,而其人已疲惫不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等证。脉弦,苔白滑。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大便畅然而通,胸胁满亦除。
浮肿案
    刘渡舟医案:某村妇与其姑相口角,忿怒之余,口咽发燥,乃暴饮凉水,次日胸胁发满,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弦,苔白滑。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桔梗6克 枳壳6克
    服药二剂后,胸胁满消,上方加茯苓10克,又进二剂,小便自利而下肢肿消。
  【解说】上列鲁案,韩案及村妇案,尽管其主病各不相同,但其病证皆有胸胁苦满,其病机皆与少阳气郁不疏,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有关,所以遵循“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以小柴胡汤解郁利枢为主,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表里上下之气得达,则汗出而表证解,二便通而诸证除。
    呕吐案
    刘渡舟医案:徐x x,女,四岁。患顽固性呕吐已三年多,往往在进食后1-2 小时即呕吐酸苦而多涎,右胁发胀,连及胃脘疼痛。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14克 生姜14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竹茹12克 陈皮12克 郁金9克 香附9克 牡蛎12克。上方共服六剂,呕吐再未发作。
    【解说】《素间?逆调论》说:“邪在胆,逆在胃”,指出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胆之气的疏泄直接有利于脾胃气机的上下升降及其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肝胆气郁不疏,则脾胃功能必然因之而失调。所以在少阳病中多肠见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如《伤寒论》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由此观之,小柴胡汤确实是治疗气郁呕吐的良方。
    盗汗案
    刘渡舟医案:袁x x,男,64岁。外感时邪,乍寒乍热,两胁苦满、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烦。至夜间合目则盗汗出,湿透衣被,甚以为苦。脉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时邪,先犯肺卫,治不如法,乃传少阳。少阳气郁不疏,相火内蕴,逼迫津液外出,故见盗汗。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鱼腥草10克桔梗6克。服药二剂,盗汗止而诸证愈。
  【解说】《伤寒论》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今人治盗汗,多从阴虚论治,一般不从阳邪考虑。殊不知少阳本寓相火,邪入少阳,则气郁火蕴;至夜间目合之时,阳入于阴,阳热内迫,则里热更甚,里热甚则逼津外出,亦往往导致盗汗。此亦属于少阳枢机不能主阴阳表里气机出入之变,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利枢而能止其盗汗。
大柴胡汤证
    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王x x, 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 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柴胡9克黄芩9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草果3克 槟榔3克丹皮9克。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 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 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自汗案
    刘渡舟医案:潘x x,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枳实9克 大黄9克 白芍9克 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 石膏24克 丹皮,白芍各12克 知母,栀子各9克 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惟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前列小柴胡汤治盗汗案,及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惊狂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桃仁12克 赤芍10克 丹皮12克 山栀12克 郁金10克 菖蒲10克 香附10克陈皮10克 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粘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人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鼻衄案
    刘渡舟医案:赵x x,女,13岁。患鼻衄不止,伴见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口苦善呕。舌苔黄,脉弦滑。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宜泻肝胃之火。柴胡9克 黄芩6克白芍12克 枳实6克 大黄6克 丹皮12克 玄参12克 牡蛎12克。药服一剂,大便畅通而衄止。
    胁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在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傍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 郁金9克 陈皮12克牡蛎12克。药煎成后,一剂分温3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二服尽则疼痛止。
胃脘痛案
    刘渡舟医案:贾x x,男,68岁。患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胃脘疼痛,呕吐酸水,夹杂咖啡色物。大便已四日未解,心烦口苦,不进饮食。医院决定做手术,但病人之子恐年迈多险而拒之。转请中医治疗。脉弦滑而大,舌苔黄厚而腻。此肝火郁于胃中,火邪伤及阴络所致。
    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6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大枣4枚。只服一剂,大便泻下黑色与粘白之物,胃痛骤减,呕吐亦止。然后用益胃阴之法调理数剂而安。
    心下坚满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 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肠痈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6岁。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侧少腹疼痛,伴见低热不退,胸胁苦满,月经衍期未至,带下极多。舌质绛,苔黄白夹杂,脉沉滑。肝胆气郁,湿毒与血相结。
    柴胡15克 黄芩6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赤芍15克 丹皮15克 桃仁15克 冬瓜仁30克 苡米30克 茯苓30克 桂枝6克苦参6克
    服药二剂后,少腹疼止,热退,月经来潮。再稍加调理而愈。
  【解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泻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
    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它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