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1298 次浏览 • 2016-02-16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 ...查看全部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

【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丫周脓肿,无非毒结,虽有阴阳之别,必以散,以有去路为要,是以局部针刺放血,疗效最捷。本人亦有类此疾,都以此法。】

【我处流传一方,升麻,麻黄,细辛,甘草,石膏,疗牙痛效如神,黄先生如用此方,好的更快 】

【上次也是牙周肿胀,先用附子理中汤后用三黄泻心汤都无大效,细想温的寒的都不行,那就来个寒温相合的大黄附子细辛汤吧,结果一剂见大效... 】

【我常牙痛。这个痛并不剧烈,而明显晨刷牙时漱口时水冷牙痛。与自己脾胃凉有明显关系。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脾寒缓解后显著好转。还有老年人齿龈不红不肿之牙痛,用金匮肾气丸转好。所以有表证时,须散表,有时温里即可有效】

【我牙痛用的是郑钦安先生的封髓丹    黄柏 10克 砂仁8 克  炙甘草6克  一般3副药就好。 

我外婆年近九旬有次牙痛的只哼哼 我也是用这个方子 只不过全部改成10克 只是老人年纪大了怕伤脾胃 所以加大了砂仁和炙甘草的量  喝完不久就不怎么痛了 也是2-3付就好了】【甘草麻黄汤原方治水肿,牙龈肿痛有肿的因素在,所以能够取效。我这里有位老中医用白芷、细辛煎汤漱口亦效。】

【在委中放血,要好得快,起码不用试药 】

癌症剧痛与大剂炙甘草汤

2008年1月10日,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短信,说她的叔叔患了恶性纤维组织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肺和骨转移,医院已经劝家属放弃治疗。患者胸脊剧痛,导致寝食难安,痰中带血,大便干燥,尿频量少。得知患者身高174,体重85公斤。希望中药止痛。我用生地30克、麦冬30克、天冬30克、阿胶15克(另烊)、生甘草10克、桂枝12克、甘杞子20克、干姜6克、红枣30克。加米酒3汤匙,清水5碗,文火煎取2碗,一日分三次服完。先服5剂看看疼痛能否减轻。

    13日收到来信,说服药后胃胀,小便难解,问我如何是好?我回信让停服观察,希望见人定方。那学生马上来信说,人在淮安。虽然有胃胀小便难,但疼痛大有缓解;还说患者原来不相信中药,这次还要求继续服用中药。我回信嘱用开水稀释汤液,分多次服用。同时,让患者吃猪蹄牛筋,不拘时,只要有胃口。 

  此病甚险甚难,其剧痛,总与癌毒消耗阴液有关。古人治疗疮疡痛不收口,大多用养阴大剂。本案用大剂炙甘草汤就是以补托养阴为原则,发现也有止痛效果。不过,这种止痛非附子麻黄的温经止痛,而是养阴止痛。此案正继续观察中。

【我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是用的此法 】

【滋阴药治疗阴液不足的疼痛,我有过一次经验,当时患者是一位大肠癌患者,兼骨质增生。 】

产后口干案刍言

上个月接诊一位产后严重口干的患者。她产后半月,入夜口干,常常上下颚及口唇粘结,十分难受,睡眠也不好。另外,诉说奶水甚甜如糖水。其人素体大便燥结,而且孕期一度血糖较高,舌苔黄,脉滑。是内有积热,欲用小陷胸汤,但虑其口燥无痰,遂不用泻痰的瓜蒌之皮仁,而改止渴润燥的瓜蒌之根——天花粉。处方:黄连5克、天花粉30克、姜半夏10克,水煎,每天一剂。10天后,电话随访,说口干明显好转,再不干粘,而且大便通畅。停药不到两周,又电话告大便干结难解,转方黄连5克、天花粉50克、知母15克。药后大便即畅行。

诊余反刍此案,所思有三。

    其一,产后调理不可拘于前人“胎前一团火,产后一块冰”的说法。有是证用是方,患者口干舌燥,脉滑苔黄,大便干结,是燥热证无疑,故用黄连剂取效。其人乳汁甘甜如糖水,高血糖史,也可以视其体质燥热的表现。

    其二,黄连天花粉治渴是古代相传的经验,本案是验证。体会两者所治之渴略有不同,黄连证之渴,是口干而粘腻,且有烦悸诸证,所治面广,渴是兼治;天花粉证之渴,是口舌干燥、且大便干结,所治面窄,渴是主治。

    其三,燥热之疾用黄连配知母天花粉更佳。按仲景用药规则,渴者用瓜蒌根,必去半夏。本案初诊两者皆用,居然也无妨,不过,二诊还是遵仲景法,去半夏,改用知母。知母也能治渴,《本经》谓“主消渴”,且能除烦止汗通便,故仲景将知母配石膏,专治阳明气热的烦渴。经方中虽无黄连、知母相配之方,但后世治渴之方案中两药常有。所以,将黄连、知母、天花粉相配,有临床经验支撑。如果说,小陷胸汤的黄连、瓜蒌、半夏三兄弟专荡涤胸膈痰热的话,那么,天花粉、知母二姐妹俩则相助黄连大哥专清肠胃燥热了,消渴、口燥、便秘、身热、烦悸者,均可用之,只是尚无方名罢了。

【我前几天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用了葛根汤合葛根芩连汤,就加了天花粉和知母,效果还不错的,当时还没有过多的体会,】

【正巧有母女俩来求治,其女口干夜间尤甚,有“撕裂感”。无一晚不半夜起来饮水。还有其它疾患(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7付。患者诉服第二付药后,夜间口干即好转,不再起床索水。其母也有夜间口干甚症状,患有“会厌囊肿”,不愿手术。今其女携其母来求治,正在思索此案,即见黄老师这则病案。学习了】

老仲身上的紫斑

今天苏北沭阳的老仲来第三次复诊,病情与去年11月的初诊相比已经有明显的好转。

     当时,他患脑梗,左半身不遂。过量的喝酒、长期缺乏运动,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50岁刚到就有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血脂高达6。硕大的腹,暗红的舌,还有涨红的脸。记得在按压其腹部,疼痛、胀满,他惊恐:害怕是否还有更重的病?他也忧郁,经常失眠,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行动自由的他,在医生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我给他服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3月份他来复诊,就感觉身体轻快了许多。效不更方,我嘱其原方继续服用。今天,他的步态已经接近正常,血脂降为4。空腹血糖也接近正常。舌质转红活,面色也白了不少。他笑着告诉我,很多老朋友都不知道他竟然患过那等重病。他还告诉我,他服药很认真,每天三次,每次都是一大碗!

    这次,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满身的皮下暗斑。他撩起衣服,让我看他的皮肤上许多淡紫色的暗斑,不是丘疹,不是出血点,也不是皮下紫癜,压之不褪色,大片的,几乎在躯干上,不痛不痒。犹如刺青,但颜色更淡些。据他说,去年冬天就有了,开始是红色的,后来服用中药以后就变淡了,变紫了。他问:是否是体内的瘀血发出来的缘故?

     我无法肯定地回答。人体有无数的秘密,病人有许多的疑问,做医生真是不容易!

麻黄止震颤的经验

昨天我回老家,那位脑外伤导致半身不遂的T姓中年男子竟然走来了,虽然身体有些歪斜,但毕竟能够独自行走了,而且,头手的震颤也大大减轻,几乎看不出来了,并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与我交谈。记得去年秋天他来诊时,是坐轮椅来的,左半身不能动弹,左眼睑下垂,头手不停的大幅度地震颤,无法讲话,只是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他是个非常壮实的汉子,一次惨烈的车祸导致他颅内出血,昏迷不醒,手术后命保住了,但左半身偏瘫。他妻子告诉我,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我用的是大柴胡汤加黄连5克、全瓜蒌30克、生麻黄10克,同时服用我的验方止痉散(半夏、天麻、全蝎、蜈蚣=2:2:1:1)。去年来复诊过两三次,我的处方几乎没变,病人恢复得很快,到去年底已经能移步。

       大柴胡汤加黄连,可以看作是大柴胡汤与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能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颅内出血,特别适用于那些肩宽颈短、头大、脸红油光的体型;如再加瓜蒌,那又可以看做是合上了治疗胸痛、便秘、痰多的小陷胸汤,止痉散可以治疗各种抽动震颤的疾病,以上的经验并不稀奇,本案值得关注的是用生麻黄。为何加麻黄?是为定痉止颤。我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送服止痉散治愈一例高中生顽固的抽动症,因用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无效,遂反治之,用能让人震颤的麻黄入剂,不料幸中!后来,我又将麻黄配入温胆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中,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发现也有近期止颤疗效。昨天这个案例提示麻,麻黄合止痉散以及大柴胡汤等对颅脑损伤导致的震颤可能也有效。

       但是,这还仅仅是假说,仅仅是经验,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我的经验,麻黄用于止颤,关键要看体型。我用麻黄有效的病例,大多是那些体格壮实、熊腰虎背的体型,其皮肤粗糙,平时不易出汗者,或者面黄或暗红者。或嗜睡身困浮肿者。如果体格瘦弱者、皮肤白皙湿润细腻者,麻黄使用还要小心。

【《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不能任持,风之象也。”综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肝肾亏虚:肝肾精血衰少,经脉空虚,筋脉失养;2、气血两亏,经脉空虚,筋肉失养;3、气滞血瘀,脉络阻痹,营卫不行,皮肉筋脉关节失濡。在气滞血瘀的基础上,又可发生痰湿内生,而成风痰阻络。
本例患者因车祸导致颅内出血后而半身偏瘫,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病理上应考虑瘀血与痰热互结,阻碍经脉循行,而致震颤。麻黄乃一开窍药,黃师方中加用麻黄,非麻黄能止振颤,而很可能仍是在开启窍闭,以复经脉的正常运行。】
        对!麻黄就是开窍药。止颤是标,开窍才是本

【麻黄流通气血。振奋脏腑功能无与伦比。曾经用它治疗坐骨神经痛而使病人面瘫所致十余年之眼睑下垂短期获愈。是一例偏黑胖的老年女性】

【麻黄功用。如用桂麻各半汤治不得小汗出的皮肤痒疹。用麻黄汤原方治疗风寒咳嗽,剂量是各药6~12克,体虚者用炙麻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外寒内有湿热的黄疸病、皮肤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中阳不足之人外感风寒。个人体会用麻黄的脉证为:无汗右脉紧,有汗用麻黄当配生石膏或者用炙麻黄及麻黄根。】

【近期刚刚用小续命汤治愈一例右侧面瘫的男性患者,速度很快。    麻黄大量用--指证就是“右寸脉浮”】

退黄的荆防柴归汤

         J女士,51岁,确诊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一年,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显,总胆红素51.8,谷氨酰转移酶(γGT)1370.5,高达正常值的20多倍!她是今年7月18日来服中药的。我的方是荆防柴归汤。8月29日复诊:总胆红素41.1,谷氨酰转移酶1282.5。原方加赤芍,继续服用至10月25日,总胆红素32.7,谷氨酰转移酶976。肝功能持续好转的同时,原本已经半年没有来的月经,居然服药一月后就正常来潮。

         荆防柴归汤是我的一张常用方。组成是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再加上荆芥、防风。我临床发现,本方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桥本病、免疫性不孕、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人多为中年女性,面色黄或暗,有浮肿貌。本案又是一例

【柴归汤实践后确实对甲亢患者,或者类风关关节肿大有神效``` 】

【荆芥、防风有促进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跟黄老师抄方后,用柴归汤治疗多例顽固性瘙痒患者,效果明显。】【这张方确实有奇效,我治疗多例皮肤瘙痒的患者,年龄也多是中年女性,皮肤暗黄,有浮肿貌 】

【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免疫力低下引起,相反是亢进导致,多看看西医吧 】

回归原方

         由于陈夫人说加了鳖甲的汤液有点难吃,这次,我将方子改为白芍40克、赤芍40克、生甘草10克。这是芍药甘草汤的原方。

         陈夫人患的是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我是六年前接手的,当时消瘦,肤色黧黑,搔痒异常,大便干结如栗,我用白芍30克、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用后总胆红素下降迅速,肤色转白。以后每次转方,都希望疗效更好些,于是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不断加加减减。加过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和八味活血汤,也试用过胡希恕老先生治疗肝病的经验,加过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几年,虽说病情稳定,患者对疗效满意,但我觉得加味与合方后,其效果与芍药甘草汤原方比较,差别并不明显。上次转方,就改用原方加软坚的鳖甲,这次转方,干脆用原方,这是回归。

            为何用原方?是因为其人其病均没有大的变化,六年来,病人还是一个芍药甘草汤证。所以,无需加味。有是证用是方,这一朴实的思维方式,在临床上常常被扭曲。比如,肝硬化,是否属瘀血?久病,是否多虚?搔痒,是否有风?于是,芍药甘草汤方证开始模糊,处方开始加味,方子逐渐膨胀,但疗效未必会好多少。此案提示我们,使用经方还是要重视望诊,眼见为实啊 

我的退热经验方

    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小儿的用量为成人用量的2分或3分之一。

大量的柴胡一般没有副作用,有的出现腹泻的,但泻后热退了

【我也经常使用黄老师的这张验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

【这个方我也用过数次,效果确实不错。一友是热性体质,前几日发烧38.5度,服西药退热后出汗,继则复热。我用了黄老师此方,柴胡20 生甘草10 连翘30 黄芩15,因有夜睡时烦躁,又加了栀子15。服一剂后热未退尽,再加生石膏30克二剂,药尽后即不复发热,嘱用小柴胡颗粒冲服善后】

【这个方子用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热效果很好,初期恶寒无汗发热加防风白芷各10,伴口渴加天花粉30,若口渴便秘改天花粉为全瓜蒌60;发热汗出口渴加生石膏60知母15,结块重加丹参30,甚加皂角刺30~90,痛甚加制元胡10~20。】

【现在感冒患者,大多自行服用抗生书或输液治疗,不效后才找中医就诊,此时邪多已在少阳,故用小柴胡汤效佳,年老体弱者,柴胡桂枝汤更优,当然需要辨证。】

【我的小侄子,2周岁左右,跟父母住邢台。本月18日打电话说,发烧数天,肌注口服热退后不久复升,下午体温高。无咳喘、呕吐等症。建议其用柴胡15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次日电话回复一剂体温正常,嘱其继服一剂。至今未来电话,想必已愈】

【我前天用了一个病人!效果好!第一天是黄老师的一副药,晚上12点烧退了,昨天下午又烧了,我在老师的方上加了石膏40,病人好了,没有再烧,谢谢老师了,】

【今借黄老师的退热经方,谈点我的经验。在治疗急性热病如上感方面,我的门诊病人很多,患者中有大人小孩,都是中医fensi 或我的病人,患者用药基本有效,多年来积累了一点小经验,在处理很多上感发热的临床症状时,有很多用方和症候与通道商榷:1.对于上感常用方: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银翘散、九味羌活汤、热婢汤、参苏饮、人参败毒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2、临床常见症状和症候:发热、无汗、恶寒无汗、发热汗出、发热伴四肢逆冷、发热伴全身烘热,四肢温暖。有低热恶寒、有高热不恶寒。常伴身疼、头疼、咳嗽、咽疼、咽哑等。有几例病案肯请点评:
  案1:某女,35岁,医学研究生。主诉:低热恶寒3日。形瘦,面色晄白,恶风重微汗出,食不下,头疼、鼻塞腰酸,乏力,微咳,T  37.5  脉浮无力,舌淡,少白苔、咽不红。某中医学院老师按风热感冒给与银翘散3付无效。自觉是体虚感冒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子,我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苗15炒黄芩9 法半夏10红参6炙甘草10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10茯苓10肉桂3  患者煎一剂药,服一次后顿觉微汗,全身症状随汗而解。(我常在桂枝汤证的病人方中加麻黄,仲景也说桂枝汤不解刺凤池、风府,临床中服桂枝汤后喝粥又盖被,很多人做不到,倒不如加麻黄配红参)。
   案2:某女,30岁,体型矮胖,皮肤偏黑,来诊时说恶寒特重、头昏乏力、鼻塞、有清涕,无发热,脉沉紧,舌淡,咽部无充血,无咳嗽,我握其手,感觉很凉。病人也觉四肢冷。即给与麻黄9附子10细辛6红参6一剂。嘱患者回去即服此药,令嘱如果发热症状出现就不要服了,患者如法用药,服药一开后,顿觉全身微汗出,诸症缓解,为巩固疗效,下顿再服一开药。
    案3:某男,34岁,形瘦,面色偏白,冬腊月常在空调内办公,出户外活动时感冒,鼻塞重,头疼,晨起流黄涕、上午和白天都是清涕、或时夹杂黄涕,恶寒肢冷,微热,用麻黄汤:麻黄7桂枝9肉桂3杏仁9甘草10  服后,见微出汗,略见短时间心跳加快,鼻塞仍然,余症状未见好转。再加制附子20细辛6改麻黄9,服一剂后症状好转,再一副巩固疗效。(书上说麻黄汤是发汗峻剂,又见桂枝体质的人慎用麻黄,在遇见麻黄汤证时,我觉得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更增加了发汗解表之力。)
    案4:某男,54岁,形瘦,面色偏白,春天外出时感冒,见:鼻塞重,头疼,流清涕如水,恶寒肢冷,微热、微汗出,脉浮无力,舌淡。用麻黄汤:麻黄9桂枝9杏仁9甘草10  服后,上床睡觉,2小时后,患者出现心悸,听诊心率120次/分。率不齐,感冒症状未见好转,患者难以忍受,因患者住我家中,即给与桂枝汤:桂枝10肉桂4白芍10甘草10生姜3片大枣10枚。一服后心悸好转,因患者怕麻黄之力,再给与九味羌活汤3付,服后诸症好转。
    案5:某男20岁,福建人,是我家隔壁电镀厂的工人,因烧电焊一天12小时后,患者感觉全身无力,酸重、头疼,小便发黄,怀疑是烧电焊中毒了,来症见面色熏黄、流油,浮肿貌,发热,38°c,食不下。恶心、呕吐状。口内异味。脉浮紧,舌淡水湿苔。给与九味羌活汤:羌活4防风4细辛4苍术6川芎4黄芩9生地7甘草6生姜3片葱白3根。一副,患者在煎药时闻到药的味道立感觉神清气爽,自己觉得此方开对了,喝一开后立觉病去一半,遂向我回报情况,喝一剂后病情好转,共2剂自觉身体全部恢复。(其实,此方是很难喝的,味道也不好闻,从此病例可以看出患者在品药味时就能看出处方的效果。)
   案6:我小孩,9岁,平素身体很好,2年没有感冒了,前几日过多贪食生冷,夜间又吹风受凉,前天晚上开始突发高烧,38-39.7°c,无汗,轻微鼻塞头疼,脉浮,舌淡,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肺部呼吸音稍粗。无咳嗽。四肢逆冷,上半身发热还盖着被子。大便稀如水。
爱人用麻杏石甘汤一副:麻黄6杏仁6石膏30甘草6连翘15黄芩6服后,有汗出,心率90次/分,未见明显退热,直到昨夜10点才开始退热,今早36.8°c,今天开始出现刺激性咳嗽,少痰,再拟小柴胡汤加减。对于昨天的这种高热的发热情况,要是门诊的病人,我常处黄老师的柴胡四味,或小柴胡加减,或银翘散加减,病人服后都要一天左右退热。但是是自家的孩子,总是着急,总希望早点退热,我要是给与麻黄汤加附子或葛根汤助其邪气外出,可能热邪会退得快些。但感冒之病证,变化多端,用药后病症好转,就要改方。               感冒之病,证侯难以琢磨,欢迎大家点评。进行交流! 】

【我经常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防风来增加发汗效果,近日使用黄老师这张经验方子时也是加上防风的】

【九月治一人感冒,发热8日不退(37.5~39℃),观舌边尖红赤口燥,予原方+生石膏30克,服半剂而愈,疗效卓著,为之大振,遂以为天下之热尽皆能退!

十月中秋,其人外出游赏,夜间归家再度发热(38℃),观其舌无红赤亦无口燥,遂以原方处之,未料服一剂汗不出,热度依然,不免为之踌躇!后思之加生麻黄9克于原方,取一剂复煎,服1/4剂即热退!

11月,此人又发热,T38.3~39.2℃,鼻塞流涕,舌红润,唇红,扁桃体肿大但充血不明显,予10月方:原方+麻黄10克,汗稍出即止,尽1剂体温未降。再查手足冷,舌质偏嫩,夜间磨牙,余证同前,试予小柴胡汤+葛根加石膏汤合方,服1剂始热退。】

【黄师的方子确实不错,前谢天我姐夫感冒,在医院查WBC:3.4*...输液治疗三次,发热不退,体温不甚高,38度左右,反复发作,尚有咽干,口干欲饮,舌脉未见,无头痛,稍有头晕,觉体表寒热不舒,忽忆黄师有个退热的经验方,遂开方:柴胡30黄芩15连翘20苏叶10荆芥10防风10芦根30生甘草10.药后遍身汗出,两剂而愈】

【最近一病人高热不退、口腔粘膜溃疡,在人民医院点滴十天无效,而来求治中医。用退热方二剂而降至37.6,因伴随出现双下肢关节肿痛,加生地、忍冬藤、银花又三剂而热退。但关节肿胀依旧、且僵硬,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白细胞少于4x10’/L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以痹证论治,已经服了十五剂症状基本消失,现巩固治疗。可见本方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也有效。】

【我自己的两个病人,一例12岁的女孩,间断发热一月。诊断为双肺感染,化脓性扁桃腺炎。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扁桃腺化脓消失。一例发热荨麻疹腹泻伴周身浮肿。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荨麻疹退90%,腹泻及浮肿消失。堪称奇迹。西医不如也!】

黄连阿胶汤安胎

昨天,L女士来诊,她怀孕已经87天,胎儿安然无恙。她婚后数年未孕,后服用中药后数月,即有喜讯。不过,早孕60天左右,下身见红,验血发现孕酮有点偏低。问我如何是好?我当即短信开方:黄连3克、黄芩6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水煎。阿胶另用黄酒蒸化后入汤液,每天1剂。药后出血即止,5天后,改为每剂服2天。服10天后停服。10天后分泌物有些褐色,诉说手足心发热,嘱咐又继续服用原方,从此稳定。

黄连阿胶汤安胎成功的例子,不仅是L女士。江阴的C女士,已经连续流产2次。今年夏天,怀孕两个月的第3胎又出现见红。其人面白唇红,呕吐频频,入夜难寐,脉数滑。我用的也是黄连阿胶汤原方。服用后不仅出血顿止,而且严重的妊娠呕吐也控制了,心跳降至正常。

黄连阿胶汤是《伤寒论》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组成。经典方证为“心中烦,不得卧”。后世除用来治疗热病后的失眠外,还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紫癜等。在妇科上,我多用来治疗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黄体功能不全的漏下、先兆流产等。其方证以失眠、烦热、出血、脉滑数、舌红为特征。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细腻白净而且嘴唇鲜红,舌质也红。以上两位先兆流产的患者,体质大多如此。该方中的鸡子黄,入药不便,我常常让患者每天食用1-2个新鲜的溏心鸡蛋,很有趣,这些患者大多喜欢吃那种鸡蛋。

先兆流产,现在比较常见,人们多去打黄体酮,如吃中药,大多用补肾药或健脾方,或是川断、桑寄生、杜仲、苎麻根之类。这种套路,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我介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先兆流产的经验,是想告诉读者,从经方医学的角度看,只要方证相应,黄连阿胶汤也是一张安胎好方

【山西已故名医李翰卿的经验:大体流产患者,从脉象上辨别,滑数有力者多可保全,如沉微细涩者,一般来说,多难以保全】

【贲门癌,男,81岁,素体健,发现十月来已减重五十余斤,进食难,已经水不能咽,很可怜!这也使我想到了外治法,不知道黄老师对这类病人如何施药,请教导后学!】   一般用炙甘草汤

【我妻子怀孕四个半月,三天前右乳突发乳腺增生。有肿块,较硬,如大拇指指节大小,有触痛感。她未怀孕前就有此病,怀孕后好转,现又突然发作。孕前曾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以治疗,并有疗效。这几天我做了四逆散给她服,一次二克日2-3次,但效果似乎不大。想给她吃这个当归四逆汤,或者小建中汤,不知合不合适。我只是希望在不损害胎孕的前提下对此乳腺增生旧疾进行治疗。  我老婆的疾患早已消失了,我记得是坚持服用四逆散后生的效。】

不要折腾生命

     周末治一女,49岁,乳癌。一侧乳房已经切除,另一侧又生。其乳房紧绷发亮,色红如丹,坚硬似石,疼痛不休,卧起不安,每夜必用电吹风热之方稍安。而且,颈部淋巴结也肿大。好在神气不乱,每日用新鲜草药煎汤服之。我处以大剂荆芥连翘汤加大黄试观其效。询问得知,其人素体强健,为美容每日服用鹿角胶阿胶达年余,后因郁怒,遂一发不可收拾。

        曾治一退休干部,其人素无病,后为防止前列腺肥大,信一单方,每日嚼食生姜,竟3年。后出现尿血,确诊为膀胱癌。手术后,依然口臭唇红,我用黄连解毒汤与之,并嘱喝绿豆汤。调治已经3年,目前安然。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药不是饭,饭一天三顿不可少,药却不能当饭吃。但现在许多人,轻信药商言,终生服药,大量服药,饭可以不吃,药是万万停不得的!于是,元气暗耗,药毒陡生。人们说中药安全,此话不假,但此话是有前提的:中医是对人下药,人不同,药便不同。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药物,才能保证安全。胡乱服药,或凭毅力坚持服药,那不是治疗,更不是养生,那叫折腾生命

擅用麻黄大剂的黄仕沛

  这次去北京讲学,遇到了久仰大名的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先生。他面色红润,爽朗和蔼,说一口广东普通话,声音洪亮,而说起经方更是中气十足。他送我新近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与经方问对》一书,这是其学生编辑整理的先生的医案医话。

       观医案,我大抵先看其方,后观其案语。翻开一看,便立即被他的用方所吸引,那是纯粹的经方大剂!再看其案,多是大病重症。这些案例中,先生用麻黄大剂的医案,是先吸引我细读的,尤其用续命汤治疗风痱的经验,实实在在,让人折服。

       一例多发性硬化,四肢瘫痪,用续命汤两月余,竟能下地走路。另一例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近二十年,多次激素冲击,后改用针灸治疗,依然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先生用续命汤加黄芪,麻黄用量递增至30克,两个月后可独立行走。还有一例是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不能自主呼吸,也是用续命汤加黄芪,两周后,停用呼吸机。再有一例帕金森,已经吞咽障碍和呼吸困难,并有高热,先生先用大青龙汤,继用续命汤,病情迅速好转。还有如用葛根汤加白术附子防己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案、葛根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其方其证都丝丝入扣,值得学习借鉴。

        黄仕沛先生用麻黄,多采用小量递增的办法,每2-3天加量一次,每次递增3克,最大可用35-45克。而且,他强调服用的时间,一下午3点前服药为宜。其中如何配伍等经验,均来自临床实战,绝非虚语。

        麻黄温通,善于开窍,是治疗许多重病大症的好药。但用麻黄若不对证,不得法,也容易出现心慌多汗失眠等副反应。开展麻黄应用的经验的交流,太迫切了!黄仕沛先生的经验值得重视。

【中医基础理论中认为睑废其病在脾,细细想一下,这应当是麻黄证,小续命汤的主治范围】

【麻黄是个好东西。我一亲戚中风后,失语失行。每日自服麻黄十余克。月余症状全失】

【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衰落与复兴及其背后的藏象理论因素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郭蕾(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词: 续命汤类方  中风偏瘫  藏象学说  奇经八脉奇恒之府 

    中风病(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但治愈率低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保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特色。

    然而,我们仔细研读中医文献却发现,宋以前的医学家对中风的疗效比现在还要高许多,如许叔微云:“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1]

    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以为,中风治愈率的高低与续命汤类方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应用的衰落与兴盛关系密切。

    潘华信: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渚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医者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迄今亦七八百年。[2]对比明显的是,清代中风已是十不救一,中风在今日更成了百姓的大患。现代黄竹斋、赵锡武、王占玺等诸家善用此方治疗中风病,但未从理论上做进一步阐述。朱心红、郑国庆等广泛搜集论证:续命汤近几年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均有深入,显示其是治疗中风急症很有前途的有效名方。[3][4]潘氏论证了续命汤类方为中风主方并呼吁重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的文章已经发表6年余。但是,由于积习深重,效果仍然不明显。所以笔者再次申述之。

    宋唐以前,医风淳朴,故其记载的疗效非常可信。孙思邈这样不重名利的大医更是如此。《千金要方·诸风》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① 诸续命汤为古法,非唐时发明。又《外台》称小续命汤出《小品方》,则可追溯至刘宋。② 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即中风专用方。[]宋代将《古今录验》续命汤补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也是政府组织的严谨的学术活动,必有所本,合于众议。

    可是,不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李时珍也说,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故举以为例。[5]其他医家随从者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五行互藏,五脏互藏,所以从各个脏腑、金木水土火五行治疗中风都可以有效果。

    2.疾病分多个发展阶段,各种方法在这多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发挥作用就可以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3.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快于前人,故中风发病时其他脏腑的状况不同于以前。1990年以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更是远快于前人,所以因为脑髓虚弱导致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急剧增加。人们的精神紧张程度高,则心火痰热肝风之证多。

    以地黄饮子为中风主方即因为这个情况。而地黄饮子实为《千金》补五脏方内补散的加减。

    4.伤寒论对奇经八脉和奇恒之府的治疗原则一直没有得到阐述,所以对这一经方治疗太阳奇恒之府中风的认识仍然不足。我们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内环境自稳态作为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六经藏象模型,奇恒之府的所属经络、表里配合与藏象分属,提出了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即内环境藏象包括三部分:奇恒之府象、脏腑象和躯体象。[7][8]这对深入认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有相当的帮助。《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治属太阳。任脉为病,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治属太阴。带脉为病,治属少阴。阳跷为病,治属少阳。阴跷为病,治属厥阴。阳维为病,治属气分。阴维为病治属血分。奇经八脉之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这反应了奇经八脉的六经分属以及基于六经五行属性的奇经八脉五行属性;据此还可以帮助确定奇恒之府的五行属性。

    综上,我们认为,中风可以分奇恒之府中风,脏腑中风和五体(即经络)中风。奇恒之府中风,即脑中风,与督脉关系密切,应该归属到六经之太阳病,治疗宜续命汤类方。结合刘渡舟的合方理论和当今患者的体质,治疗宜续命汤类方合经方或者时方。

    张山雷则对其用治脑卒中大加责乏,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阳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风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9]且影响甚巨,我们的论证非常明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5.江浙病家和医生有畏用麻黄的习俗,导致不喜欢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例外的,陈耀堂: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1960年左右.程门雪先生言及中风时,建议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当参入羌活、独活、防风之类祛风药(尚未敢提麻黄已经令人惊诧了)。江浙医家近几百年的影响巨大,所以形成全国之势。

    其实,叶橘泉指出,麻黄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古方还魂丹中用麻黄,当代的冰毒这类毒品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制造的。我们治疗中风却不利用十分安全的麻黄饮片,十分可惜。河南民间有使用各种金刚丸治疗中风偏瘫的传统,其独特成分是马钱子,药理作用是兴奋脊髓,与之相比,加入麻黄的续命汤类方,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都要好许多。且麻黄:《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

    6.世人对经方的态度也影响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的使用。我们知道与时方比较,经方对辨证的要求非常高,辨证准确则效果迅速明显,否则无效甚至加重,而时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这也影响医家使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

    宋代已降,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大量新的现象和理论创建发展迅速却并不严密,与传统理论的整合还不充分,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这都是医学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时代赋予了我们完善前人积累的理论的大好机会,我们应该不辱使命。这种矛盾最主要体现在藏象理论上,而且在1900年以来的中医界志士仁人的努力和推动下,藏象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尽人皆知,争论激烈,并将最终解决。】

空腹不宜服麻黄

     昨晚一病人母亲来电话,说女儿早晨服用汤药后感到手抖、全身无力,休息片刻后缓解,下午回家后服药后又出现相同症状。问何故?那患者是位女青年,因多囊卵巢、多毛、体胖来诊,我用的是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麻黄6克,量不大。我问:服药时是否空腹?答曰:她减肥,一直不大吃东西。我知道是饿肚服麻黄的缘故,遂嘱其饭后服药,服药后可以休息一下。病家才安心搁下电话。人饥饿时常会心慌手抖冒虚汗,这与过量服用麻黄后的反应相似,所以,空腹时的6克麻黄,其反应程度可能是餐后服用的好几倍!
   空腹一般不宜服麻黄。这是一条经验。

【麻黄不恰当的用量还会导致某些特异性体质的病人失眠。】

【我记得温兴涛先生说过麻黄汤治疗糖尿病医案,麻黄可能能提高外周血糖的利用,而降血糖,提高血糖的敏感性。与此案同理】

李发枝教授之甘草泻心汤新用法

先解读原文。    不欲饮食。面目乍白乍赤乍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不欲饮食属于消化道损伤

面目乍白乍赤乍黑,不是一会儿白一会红一会黑,乍之意相当几周甚至几月,是病情一段时间缓解,脸白,一段时间发作,脸红,一段时间发作之后,脸黑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是指失眠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的损害

一、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分2型

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西医讲与免疫有关,有病人长达15到30年,有病人便秘或者大便溏泄。用甘草泻心汤以后都会缓解,而且口腔溃疡治愈率相当高,不易复发。
   A单纯甘草泻心汤,不加减,经方使用最好不加减,加减则不能保证疗效,口腔溃疡用甘草泻心汤几率百分之八十
   B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则使用三黄泻心汤,此种类型多属于心火亢,用之多效

二、手足口病分2型

A如症状比较轻,没有脑部以及肺部的并发症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以及痊愈,手足口病脑部损害用风引汤,效果相当好       如有发热加柴胡

B如用甘草泻心汤一剂不效则三黄泻心汤,效佳

三、肿瘤,化疗,艾滋病,以及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立刻缓解

A大便泄泻如用甘草泻心汤加重,用三黄泻心汤可以好转,此种腹泻可能是热证腹泻。

B如果艾滋病人白细胞低,则加用黑小豆30克,白细胞会在短时间之内上升,艾滋病人腹泻,甘草泻心汤加生晒参,山药,白术
但这个黑豆不是超市卖的黑皮绿豆瓣,是圆的比较小的黄豆瓣黑皮的那种黑小豆
   C很多药物,如西药的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的的胃肠道反应就是中医所说的药毒
    古人就是以黑小豆,甘草来解药毒的

四、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长期用抗生素所致,症状以痛为主。甘草泻心汤加生白术30效佳,健脾之意

五、唇炎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      不效则荆防败毒散。

六、白赛氏病

白塞氏病相当于金匮描述狐惑病,比较严重的病例死亡解剖后,从口腔到肛门都有严重溃疡,甘草粘膜修复能力很强大,甘草泻心汤效佳

A伴关节痛的病人相当多。有的病人就是单纯的关节痛,伴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临床查血沉,风湿因子等指标都是阳性。诊断为类风湿,但按照类风湿治疗,无效或者效差,可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60白术15粉防己20,关节痛立刻缓解,寒像者重加附子15克,全部药物一起煎煮1小时以上。有热像加黄柏15
B如伴发热加柴胡40到60克
C伴阴部炎症加地肤子30苦参15
D伴眼部损害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等加当归15赤小豆30
E伴座疮,毛囊炎,皮疹,色素沉着,结节性红斑加麻杏苡甘汤

七、后发际,前胸后背的毛囊炎,座疮。用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不可使用连翘双花板蓝根等寒性药物
 
八、如小儿急性扁桃腺炎,西医输液需要好几天,而且反复发作。而用甘草泻心汤会立刻缓解。发热加柴胡

九、强直性脊柱炎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防己汤效果良好。不用木防己,防止肾损害,用粉防己或者汉防己可以

十、干燥综合症,口,眼,鼻,发干。用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等养阴药不缓解会加重,甚至腹泻,没有食欲,看舌赤无胎,干燥还是可以用干姜附子,不要一见舌赤就不用热药,本证可以用

十一、经期复发口腔溃疡
热证用大柴胡加甘草泻心汤
寒症甘草泻心汤加白术附子

十二、妊娠用甘草泻心汤是可以的,小心医患纠纷

十三、口腔粘膜白班用甘草泻心汤效果很好
口腔扁平苔癣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可以三黄泻心汤加薄荷五倍子。

以上甘草泻心汤用内蒙生甘草最好,新疆产效差,南疆甘草最差

用甘草泻心汤3剂不效,立刻换方,那就不是甘草泻心汤证

总之有口腔溃疡,一年之内多次发作,无论何种病症都可以试用甘草泻心汤

甘草30半夏30黄芩10黄莲3党参15干姜12大枣5枚切开

个人认为,既然是半夏甘草同量,那么体质要求必然以甘草人,半夏人使用效果最佳。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663 次浏览 • 2016-01-23 21:27 • 来自相关话题

    30、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炙甘草 15 克,人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3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 ...查看全部
    30、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炙甘草 15 克,人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3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8 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或中风,均当汗以解之,而医反下之,虚其里则邪热内陷,因使下利日数十行,以至食物不得消化,水被热激,走于肠中则腹中雷鸣;胃虚邪凑则心下痞硬;水热壅逆则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硬,又误认为病去未尽,而复下之,遂使痞硬益甚,因此心下痞硬并非里实之热结,而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所   致,愈下愈虚,痞亦愈甚,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   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形色善变,精神不安,有如神灵所作,因谓为狐惑病,此病亦常有烦热,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为虚烦有热;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为胃虚多湿,其有蚀疮在喉者,即称之为惑;其有蚀疮在阴者,即称之为狐。蚀于喉之上部而语声沙哑者,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关于狐惑病的证治,除本条外,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口又说“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说“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_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基于以上的说明,则古人所谓为狐惑病,颇似今之白塞氏综合征。实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胡老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并以本方治愈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者一例。胡老讲述道:“说起来亦很有趣,1970 年夏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我,有一位解放军女同志曾几次来院找我,她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我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我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复记忆。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曾以口腔溃疡来门诊,近在意大利经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辨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泄、前后阴溃疡者。
    【验案】史某,男性,42 岁,住东四六条 80 号,1965 年 11 月 15 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舌溃疡2 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 12 克,黄芩 10 克,干姜 6 克,半夏 12 克,大枣 3 枚,黄柏 10 克,党参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证消除。

刘渡舟经方医案(甘草泻心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2127 次浏览 • 2016-01-22 23:57 • 来自相关话题

图:炙甘草  43、甘草泻心汤证     狐惑病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女,32岁。病变及于上中下三部。上则口腔颊部粘膜经常溃疡,糜 ...查看全部
图:炙甘草

2f30256d6e323b86ccdadeb243f814ed.jpg

 43、甘草泻心汤证
    狐惑病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女,32岁。病变及于上中下三部。上则口腔颊部粘膜经常溃疡,糜烂疼痛难愈;中则心下痞满,饮食乏味;下则前阴粘膜溃破,疼痛搔痒难忍。小便自可,大便成形但每日2次。此属脾虚不运,气痞于中,湿气下流又成蠹毒之害。
    炙甘草12克 干姜9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党参9克 半夏10克 大枣7枚。此方共服十余剂而诸证逐渐得愈。
    【解说】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与半夏泻心汤同,但重用炙甘草为主药。用炙甘草有二个意义,一方面能补中益气,加强补益脾胃的作用,另一方面能甘温除热。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二种病变。其一,《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中用本方治疗狐惑病。狐惑病的特点是上下溃烂,“蚀于喉为惑”,是指咽喉糜烂,声音嘶哑;“浊于阴为狐”,是指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上下之变,必从中焦求之。因为中焦脾胃是上下水火之道,所以,善治者,调其中焦以治上下,这就是本案用甘草泻心汤取效的道理。但作为半夏泻心汤的变方,甘草泻心汤治疗的第二种病变是脾胃虚弱而内生虚热的心下痞证。这种心下痞往往伴有心烦不安,胃中嘈杂等虚热病证,以此作为与其它二个泻心汤的鉴别。
    由此可见,仲景设立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三个泻心汤方,实际上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一条途径。临床所见各种胃炎,胃肠炎以及溃疡病,若属单纯胃寒或胃热均不难治,若遇寒热错杂则较为困难。但只要熟悉三个泻心汤的不同特点而善用之,则随手拈来,有方可施。
    又附:心下痞案
    刘渡舟医案:郝x x,女,70岁。患心下痞而胃中嘈杂己四、五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效。伴口苦,大便数日一次,舌质淡红,苔根腻,脉弦细。服甘草泻心汤原方:炙甘草10 克,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6克,干姜,大枣10枚。三剂后诸症明显改善,苔黄已去,大便调畅,原方又服三剂而安。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1298 次浏览 • 2016-02-16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 ...查看全部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

【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丫周脓肿,无非毒结,虽有阴阳之别,必以散,以有去路为要,是以局部针刺放血,疗效最捷。本人亦有类此疾,都以此法。】

【我处流传一方,升麻,麻黄,细辛,甘草,石膏,疗牙痛效如神,黄先生如用此方,好的更快 】

【上次也是牙周肿胀,先用附子理中汤后用三黄泻心汤都无大效,细想温的寒的都不行,那就来个寒温相合的大黄附子细辛汤吧,结果一剂见大效... 】

【我常牙痛。这个痛并不剧烈,而明显晨刷牙时漱口时水冷牙痛。与自己脾胃凉有明显关系。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脾寒缓解后显著好转。还有老年人齿龈不红不肿之牙痛,用金匮肾气丸转好。所以有表证时,须散表,有时温里即可有效】

【我牙痛用的是郑钦安先生的封髓丹    黄柏 10克 砂仁8 克  炙甘草6克  一般3副药就好。 

我外婆年近九旬有次牙痛的只哼哼 我也是用这个方子 只不过全部改成10克 只是老人年纪大了怕伤脾胃 所以加大了砂仁和炙甘草的量  喝完不久就不怎么痛了 也是2-3付就好了】【甘草麻黄汤原方治水肿,牙龈肿痛有肿的因素在,所以能够取效。我这里有位老中医用白芷、细辛煎汤漱口亦效。】

【在委中放血,要好得快,起码不用试药 】

癌症剧痛与大剂炙甘草汤

2008年1月10日,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短信,说她的叔叔患了恶性纤维组织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肺和骨转移,医院已经劝家属放弃治疗。患者胸脊剧痛,导致寝食难安,痰中带血,大便干燥,尿频量少。得知患者身高174,体重85公斤。希望中药止痛。我用生地30克、麦冬30克、天冬30克、阿胶15克(另烊)、生甘草10克、桂枝12克、甘杞子20克、干姜6克、红枣30克。加米酒3汤匙,清水5碗,文火煎取2碗,一日分三次服完。先服5剂看看疼痛能否减轻。

    13日收到来信,说服药后胃胀,小便难解,问我如何是好?我回信让停服观察,希望见人定方。那学生马上来信说,人在淮安。虽然有胃胀小便难,但疼痛大有缓解;还说患者原来不相信中药,这次还要求继续服用中药。我回信嘱用开水稀释汤液,分多次服用。同时,让患者吃猪蹄牛筋,不拘时,只要有胃口。 

  此病甚险甚难,其剧痛,总与癌毒消耗阴液有关。古人治疗疮疡痛不收口,大多用养阴大剂。本案用大剂炙甘草汤就是以补托养阴为原则,发现也有止痛效果。不过,这种止痛非附子麻黄的温经止痛,而是养阴止痛。此案正继续观察中。

【我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是用的此法 】

【滋阴药治疗阴液不足的疼痛,我有过一次经验,当时患者是一位大肠癌患者,兼骨质增生。 】

产后口干案刍言

上个月接诊一位产后严重口干的患者。她产后半月,入夜口干,常常上下颚及口唇粘结,十分难受,睡眠也不好。另外,诉说奶水甚甜如糖水。其人素体大便燥结,而且孕期一度血糖较高,舌苔黄,脉滑。是内有积热,欲用小陷胸汤,但虑其口燥无痰,遂不用泻痰的瓜蒌之皮仁,而改止渴润燥的瓜蒌之根——天花粉。处方:黄连5克、天花粉30克、姜半夏10克,水煎,每天一剂。10天后,电话随访,说口干明显好转,再不干粘,而且大便通畅。停药不到两周,又电话告大便干结难解,转方黄连5克、天花粉50克、知母15克。药后大便即畅行。

诊余反刍此案,所思有三。

    其一,产后调理不可拘于前人“胎前一团火,产后一块冰”的说法。有是证用是方,患者口干舌燥,脉滑苔黄,大便干结,是燥热证无疑,故用黄连剂取效。其人乳汁甘甜如糖水,高血糖史,也可以视其体质燥热的表现。

    其二,黄连天花粉治渴是古代相传的经验,本案是验证。体会两者所治之渴略有不同,黄连证之渴,是口干而粘腻,且有烦悸诸证,所治面广,渴是兼治;天花粉证之渴,是口舌干燥、且大便干结,所治面窄,渴是主治。

    其三,燥热之疾用黄连配知母天花粉更佳。按仲景用药规则,渴者用瓜蒌根,必去半夏。本案初诊两者皆用,居然也无妨,不过,二诊还是遵仲景法,去半夏,改用知母。知母也能治渴,《本经》谓“主消渴”,且能除烦止汗通便,故仲景将知母配石膏,专治阳明气热的烦渴。经方中虽无黄连、知母相配之方,但后世治渴之方案中两药常有。所以,将黄连、知母、天花粉相配,有临床经验支撑。如果说,小陷胸汤的黄连、瓜蒌、半夏三兄弟专荡涤胸膈痰热的话,那么,天花粉、知母二姐妹俩则相助黄连大哥专清肠胃燥热了,消渴、口燥、便秘、身热、烦悸者,均可用之,只是尚无方名罢了。

【我前几天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用了葛根汤合葛根芩连汤,就加了天花粉和知母,效果还不错的,当时还没有过多的体会,】

【正巧有母女俩来求治,其女口干夜间尤甚,有“撕裂感”。无一晚不半夜起来饮水。还有其它疾患(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7付。患者诉服第二付药后,夜间口干即好转,不再起床索水。其母也有夜间口干甚症状,患有“会厌囊肿”,不愿手术。今其女携其母来求治,正在思索此案,即见黄老师这则病案。学习了】

老仲身上的紫斑

今天苏北沭阳的老仲来第三次复诊,病情与去年11月的初诊相比已经有明显的好转。

     当时,他患脑梗,左半身不遂。过量的喝酒、长期缺乏运动,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50岁刚到就有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血脂高达6。硕大的腹,暗红的舌,还有涨红的脸。记得在按压其腹部,疼痛、胀满,他惊恐:害怕是否还有更重的病?他也忧郁,经常失眠,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行动自由的他,在医生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我给他服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3月份他来复诊,就感觉身体轻快了许多。效不更方,我嘱其原方继续服用。今天,他的步态已经接近正常,血脂降为4。空腹血糖也接近正常。舌质转红活,面色也白了不少。他笑着告诉我,很多老朋友都不知道他竟然患过那等重病。他还告诉我,他服药很认真,每天三次,每次都是一大碗!

    这次,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满身的皮下暗斑。他撩起衣服,让我看他的皮肤上许多淡紫色的暗斑,不是丘疹,不是出血点,也不是皮下紫癜,压之不褪色,大片的,几乎在躯干上,不痛不痒。犹如刺青,但颜色更淡些。据他说,去年冬天就有了,开始是红色的,后来服用中药以后就变淡了,变紫了。他问:是否是体内的瘀血发出来的缘故?

     我无法肯定地回答。人体有无数的秘密,病人有许多的疑问,做医生真是不容易!

麻黄止震颤的经验

昨天我回老家,那位脑外伤导致半身不遂的T姓中年男子竟然走来了,虽然身体有些歪斜,但毕竟能够独自行走了,而且,头手的震颤也大大减轻,几乎看不出来了,并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与我交谈。记得去年秋天他来诊时,是坐轮椅来的,左半身不能动弹,左眼睑下垂,头手不停的大幅度地震颤,无法讲话,只是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他是个非常壮实的汉子,一次惨烈的车祸导致他颅内出血,昏迷不醒,手术后命保住了,但左半身偏瘫。他妻子告诉我,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我用的是大柴胡汤加黄连5克、全瓜蒌30克、生麻黄10克,同时服用我的验方止痉散(半夏、天麻、全蝎、蜈蚣=2:2:1:1)。去年来复诊过两三次,我的处方几乎没变,病人恢复得很快,到去年底已经能移步。

       大柴胡汤加黄连,可以看作是大柴胡汤与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能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颅内出血,特别适用于那些肩宽颈短、头大、脸红油光的体型;如再加瓜蒌,那又可以看做是合上了治疗胸痛、便秘、痰多的小陷胸汤,止痉散可以治疗各种抽动震颤的疾病,以上的经验并不稀奇,本案值得关注的是用生麻黄。为何加麻黄?是为定痉止颤。我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送服止痉散治愈一例高中生顽固的抽动症,因用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无效,遂反治之,用能让人震颤的麻黄入剂,不料幸中!后来,我又将麻黄配入温胆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中,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发现也有近期止颤疗效。昨天这个案例提示麻,麻黄合止痉散以及大柴胡汤等对颅脑损伤导致的震颤可能也有效。

       但是,这还仅仅是假说,仅仅是经验,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我的经验,麻黄用于止颤,关键要看体型。我用麻黄有效的病例,大多是那些体格壮实、熊腰虎背的体型,其皮肤粗糙,平时不易出汗者,或者面黄或暗红者。或嗜睡身困浮肿者。如果体格瘦弱者、皮肤白皙湿润细腻者,麻黄使用还要小心。

【《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不能任持,风之象也。”综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肝肾亏虚:肝肾精血衰少,经脉空虚,筋脉失养;2、气血两亏,经脉空虚,筋肉失养;3、气滞血瘀,脉络阻痹,营卫不行,皮肉筋脉关节失濡。在气滞血瘀的基础上,又可发生痰湿内生,而成风痰阻络。
本例患者因车祸导致颅内出血后而半身偏瘫,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病理上应考虑瘀血与痰热互结,阻碍经脉循行,而致震颤。麻黄乃一开窍药,黃师方中加用麻黄,非麻黄能止振颤,而很可能仍是在开启窍闭,以复经脉的正常运行。】
        对!麻黄就是开窍药。止颤是标,开窍才是本

【麻黄流通气血。振奋脏腑功能无与伦比。曾经用它治疗坐骨神经痛而使病人面瘫所致十余年之眼睑下垂短期获愈。是一例偏黑胖的老年女性】

【麻黄功用。如用桂麻各半汤治不得小汗出的皮肤痒疹。用麻黄汤原方治疗风寒咳嗽,剂量是各药6~12克,体虚者用炙麻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外寒内有湿热的黄疸病、皮肤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中阳不足之人外感风寒。个人体会用麻黄的脉证为:无汗右脉紧,有汗用麻黄当配生石膏或者用炙麻黄及麻黄根。】

【近期刚刚用小续命汤治愈一例右侧面瘫的男性患者,速度很快。    麻黄大量用--指证就是“右寸脉浮”】

退黄的荆防柴归汤

         J女士,51岁,确诊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一年,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显,总胆红素51.8,谷氨酰转移酶(γGT)1370.5,高达正常值的20多倍!她是今年7月18日来服中药的。我的方是荆防柴归汤。8月29日复诊:总胆红素41.1,谷氨酰转移酶1282.5。原方加赤芍,继续服用至10月25日,总胆红素32.7,谷氨酰转移酶976。肝功能持续好转的同时,原本已经半年没有来的月经,居然服药一月后就正常来潮。

         荆防柴归汤是我的一张常用方。组成是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再加上荆芥、防风。我临床发现,本方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桥本病、免疫性不孕、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人多为中年女性,面色黄或暗,有浮肿貌。本案又是一例

【柴归汤实践后确实对甲亢患者,或者类风关关节肿大有神效``` 】

【荆芥、防风有促进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跟黄老师抄方后,用柴归汤治疗多例顽固性瘙痒患者,效果明显。】【这张方确实有奇效,我治疗多例皮肤瘙痒的患者,年龄也多是中年女性,皮肤暗黄,有浮肿貌 】

【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免疫力低下引起,相反是亢进导致,多看看西医吧 】

回归原方

         由于陈夫人说加了鳖甲的汤液有点难吃,这次,我将方子改为白芍40克、赤芍40克、生甘草10克。这是芍药甘草汤的原方。

         陈夫人患的是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我是六年前接手的,当时消瘦,肤色黧黑,搔痒异常,大便干结如栗,我用白芍30克、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用后总胆红素下降迅速,肤色转白。以后每次转方,都希望疗效更好些,于是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不断加加减减。加过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和八味活血汤,也试用过胡希恕老先生治疗肝病的经验,加过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几年,虽说病情稳定,患者对疗效满意,但我觉得加味与合方后,其效果与芍药甘草汤原方比较,差别并不明显。上次转方,就改用原方加软坚的鳖甲,这次转方,干脆用原方,这是回归。

            为何用原方?是因为其人其病均没有大的变化,六年来,病人还是一个芍药甘草汤证。所以,无需加味。有是证用是方,这一朴实的思维方式,在临床上常常被扭曲。比如,肝硬化,是否属瘀血?久病,是否多虚?搔痒,是否有风?于是,芍药甘草汤方证开始模糊,处方开始加味,方子逐渐膨胀,但疗效未必会好多少。此案提示我们,使用经方还是要重视望诊,眼见为实啊 

我的退热经验方

    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小儿的用量为成人用量的2分或3分之一。

大量的柴胡一般没有副作用,有的出现腹泻的,但泻后热退了

【我也经常使用黄老师的这张验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

【这个方我也用过数次,效果确实不错。一友是热性体质,前几日发烧38.5度,服西药退热后出汗,继则复热。我用了黄老师此方,柴胡20 生甘草10 连翘30 黄芩15,因有夜睡时烦躁,又加了栀子15。服一剂后热未退尽,再加生石膏30克二剂,药尽后即不复发热,嘱用小柴胡颗粒冲服善后】

【这个方子用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热效果很好,初期恶寒无汗发热加防风白芷各10,伴口渴加天花粉30,若口渴便秘改天花粉为全瓜蒌60;发热汗出口渴加生石膏60知母15,结块重加丹参30,甚加皂角刺30~90,痛甚加制元胡10~20。】

【现在感冒患者,大多自行服用抗生书或输液治疗,不效后才找中医就诊,此时邪多已在少阳,故用小柴胡汤效佳,年老体弱者,柴胡桂枝汤更优,当然需要辨证。】

【我的小侄子,2周岁左右,跟父母住邢台。本月18日打电话说,发烧数天,肌注口服热退后不久复升,下午体温高。无咳喘、呕吐等症。建议其用柴胡15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次日电话回复一剂体温正常,嘱其继服一剂。至今未来电话,想必已愈】

【我前天用了一个病人!效果好!第一天是黄老师的一副药,晚上12点烧退了,昨天下午又烧了,我在老师的方上加了石膏40,病人好了,没有再烧,谢谢老师了,】

【今借黄老师的退热经方,谈点我的经验。在治疗急性热病如上感方面,我的门诊病人很多,患者中有大人小孩,都是中医fensi 或我的病人,患者用药基本有效,多年来积累了一点小经验,在处理很多上感发热的临床症状时,有很多用方和症候与通道商榷:1.对于上感常用方: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银翘散、九味羌活汤、热婢汤、参苏饮、人参败毒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2、临床常见症状和症候:发热、无汗、恶寒无汗、发热汗出、发热伴四肢逆冷、发热伴全身烘热,四肢温暖。有低热恶寒、有高热不恶寒。常伴身疼、头疼、咳嗽、咽疼、咽哑等。有几例病案肯请点评:
  案1:某女,35岁,医学研究生。主诉:低热恶寒3日。形瘦,面色晄白,恶风重微汗出,食不下,头疼、鼻塞腰酸,乏力,微咳,T  37.5  脉浮无力,舌淡,少白苔、咽不红。某中医学院老师按风热感冒给与银翘散3付无效。自觉是体虚感冒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子,我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苗15炒黄芩9 法半夏10红参6炙甘草10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10茯苓10肉桂3  患者煎一剂药,服一次后顿觉微汗,全身症状随汗而解。(我常在桂枝汤证的病人方中加麻黄,仲景也说桂枝汤不解刺凤池、风府,临床中服桂枝汤后喝粥又盖被,很多人做不到,倒不如加麻黄配红参)。
   案2:某女,30岁,体型矮胖,皮肤偏黑,来诊时说恶寒特重、头昏乏力、鼻塞、有清涕,无发热,脉沉紧,舌淡,咽部无充血,无咳嗽,我握其手,感觉很凉。病人也觉四肢冷。即给与麻黄9附子10细辛6红参6一剂。嘱患者回去即服此药,令嘱如果发热症状出现就不要服了,患者如法用药,服药一开后,顿觉全身微汗出,诸症缓解,为巩固疗效,下顿再服一开药。
    案3:某男,34岁,形瘦,面色偏白,冬腊月常在空调内办公,出户外活动时感冒,鼻塞重,头疼,晨起流黄涕、上午和白天都是清涕、或时夹杂黄涕,恶寒肢冷,微热,用麻黄汤:麻黄7桂枝9肉桂3杏仁9甘草10  服后,见微出汗,略见短时间心跳加快,鼻塞仍然,余症状未见好转。再加制附子20细辛6改麻黄9,服一剂后症状好转,再一副巩固疗效。(书上说麻黄汤是发汗峻剂,又见桂枝体质的人慎用麻黄,在遇见麻黄汤证时,我觉得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更增加了发汗解表之力。)
    案4:某男,54岁,形瘦,面色偏白,春天外出时感冒,见:鼻塞重,头疼,流清涕如水,恶寒肢冷,微热、微汗出,脉浮无力,舌淡。用麻黄汤:麻黄9桂枝9杏仁9甘草10  服后,上床睡觉,2小时后,患者出现心悸,听诊心率120次/分。率不齐,感冒症状未见好转,患者难以忍受,因患者住我家中,即给与桂枝汤:桂枝10肉桂4白芍10甘草10生姜3片大枣10枚。一服后心悸好转,因患者怕麻黄之力,再给与九味羌活汤3付,服后诸症好转。
    案5:某男20岁,福建人,是我家隔壁电镀厂的工人,因烧电焊一天12小时后,患者感觉全身无力,酸重、头疼,小便发黄,怀疑是烧电焊中毒了,来症见面色熏黄、流油,浮肿貌,发热,38°c,食不下。恶心、呕吐状。口内异味。脉浮紧,舌淡水湿苔。给与九味羌活汤:羌活4防风4细辛4苍术6川芎4黄芩9生地7甘草6生姜3片葱白3根。一副,患者在煎药时闻到药的味道立感觉神清气爽,自己觉得此方开对了,喝一开后立觉病去一半,遂向我回报情况,喝一剂后病情好转,共2剂自觉身体全部恢复。(其实,此方是很难喝的,味道也不好闻,从此病例可以看出患者在品药味时就能看出处方的效果。)
   案6:我小孩,9岁,平素身体很好,2年没有感冒了,前几日过多贪食生冷,夜间又吹风受凉,前天晚上开始突发高烧,38-39.7°c,无汗,轻微鼻塞头疼,脉浮,舌淡,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肺部呼吸音稍粗。无咳嗽。四肢逆冷,上半身发热还盖着被子。大便稀如水。
爱人用麻杏石甘汤一副:麻黄6杏仁6石膏30甘草6连翘15黄芩6服后,有汗出,心率90次/分,未见明显退热,直到昨夜10点才开始退热,今早36.8°c,今天开始出现刺激性咳嗽,少痰,再拟小柴胡汤加减。对于昨天的这种高热的发热情况,要是门诊的病人,我常处黄老师的柴胡四味,或小柴胡加减,或银翘散加减,病人服后都要一天左右退热。但是是自家的孩子,总是着急,总希望早点退热,我要是给与麻黄汤加附子或葛根汤助其邪气外出,可能热邪会退得快些。但感冒之病证,变化多端,用药后病症好转,就要改方。               感冒之病,证侯难以琢磨,欢迎大家点评。进行交流! 】

【我经常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防风来增加发汗效果,近日使用黄老师这张经验方子时也是加上防风的】

【九月治一人感冒,发热8日不退(37.5~39℃),观舌边尖红赤口燥,予原方+生石膏30克,服半剂而愈,疗效卓著,为之大振,遂以为天下之热尽皆能退!

十月中秋,其人外出游赏,夜间归家再度发热(38℃),观其舌无红赤亦无口燥,遂以原方处之,未料服一剂汗不出,热度依然,不免为之踌躇!后思之加生麻黄9克于原方,取一剂复煎,服1/4剂即热退!

11月,此人又发热,T38.3~39.2℃,鼻塞流涕,舌红润,唇红,扁桃体肿大但充血不明显,予10月方:原方+麻黄10克,汗稍出即止,尽1剂体温未降。再查手足冷,舌质偏嫩,夜间磨牙,余证同前,试予小柴胡汤+葛根加石膏汤合方,服1剂始热退。】

【黄师的方子确实不错,前谢天我姐夫感冒,在医院查WBC:3.4*...输液治疗三次,发热不退,体温不甚高,38度左右,反复发作,尚有咽干,口干欲饮,舌脉未见,无头痛,稍有头晕,觉体表寒热不舒,忽忆黄师有个退热的经验方,遂开方:柴胡30黄芩15连翘20苏叶10荆芥10防风10芦根30生甘草10.药后遍身汗出,两剂而愈】

【最近一病人高热不退、口腔粘膜溃疡,在人民医院点滴十天无效,而来求治中医。用退热方二剂而降至37.6,因伴随出现双下肢关节肿痛,加生地、忍冬藤、银花又三剂而热退。但关节肿胀依旧、且僵硬,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白细胞少于4x10’/L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以痹证论治,已经服了十五剂症状基本消失,现巩固治疗。可见本方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也有效。】

【我自己的两个病人,一例12岁的女孩,间断发热一月。诊断为双肺感染,化脓性扁桃腺炎。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扁桃腺化脓消失。一例发热荨麻疹腹泻伴周身浮肿。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荨麻疹退90%,腹泻及浮肿消失。堪称奇迹。西医不如也!】

黄连阿胶汤安胎

昨天,L女士来诊,她怀孕已经87天,胎儿安然无恙。她婚后数年未孕,后服用中药后数月,即有喜讯。不过,早孕60天左右,下身见红,验血发现孕酮有点偏低。问我如何是好?我当即短信开方:黄连3克、黄芩6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水煎。阿胶另用黄酒蒸化后入汤液,每天1剂。药后出血即止,5天后,改为每剂服2天。服10天后停服。10天后分泌物有些褐色,诉说手足心发热,嘱咐又继续服用原方,从此稳定。

黄连阿胶汤安胎成功的例子,不仅是L女士。江阴的C女士,已经连续流产2次。今年夏天,怀孕两个月的第3胎又出现见红。其人面白唇红,呕吐频频,入夜难寐,脉数滑。我用的也是黄连阿胶汤原方。服用后不仅出血顿止,而且严重的妊娠呕吐也控制了,心跳降至正常。

黄连阿胶汤是《伤寒论》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组成。经典方证为“心中烦,不得卧”。后世除用来治疗热病后的失眠外,还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紫癜等。在妇科上,我多用来治疗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黄体功能不全的漏下、先兆流产等。其方证以失眠、烦热、出血、脉滑数、舌红为特征。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细腻白净而且嘴唇鲜红,舌质也红。以上两位先兆流产的患者,体质大多如此。该方中的鸡子黄,入药不便,我常常让患者每天食用1-2个新鲜的溏心鸡蛋,很有趣,这些患者大多喜欢吃那种鸡蛋。

先兆流产,现在比较常见,人们多去打黄体酮,如吃中药,大多用补肾药或健脾方,或是川断、桑寄生、杜仲、苎麻根之类。这种套路,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我介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先兆流产的经验,是想告诉读者,从经方医学的角度看,只要方证相应,黄连阿胶汤也是一张安胎好方

【山西已故名医李翰卿的经验:大体流产患者,从脉象上辨别,滑数有力者多可保全,如沉微细涩者,一般来说,多难以保全】

【贲门癌,男,81岁,素体健,发现十月来已减重五十余斤,进食难,已经水不能咽,很可怜!这也使我想到了外治法,不知道黄老师对这类病人如何施药,请教导后学!】   一般用炙甘草汤

【我妻子怀孕四个半月,三天前右乳突发乳腺增生。有肿块,较硬,如大拇指指节大小,有触痛感。她未怀孕前就有此病,怀孕后好转,现又突然发作。孕前曾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以治疗,并有疗效。这几天我做了四逆散给她服,一次二克日2-3次,但效果似乎不大。想给她吃这个当归四逆汤,或者小建中汤,不知合不合适。我只是希望在不损害胎孕的前提下对此乳腺增生旧疾进行治疗。  我老婆的疾患早已消失了,我记得是坚持服用四逆散后生的效。】

不要折腾生命

     周末治一女,49岁,乳癌。一侧乳房已经切除,另一侧又生。其乳房紧绷发亮,色红如丹,坚硬似石,疼痛不休,卧起不安,每夜必用电吹风热之方稍安。而且,颈部淋巴结也肿大。好在神气不乱,每日用新鲜草药煎汤服之。我处以大剂荆芥连翘汤加大黄试观其效。询问得知,其人素体强健,为美容每日服用鹿角胶阿胶达年余,后因郁怒,遂一发不可收拾。

        曾治一退休干部,其人素无病,后为防止前列腺肥大,信一单方,每日嚼食生姜,竟3年。后出现尿血,确诊为膀胱癌。手术后,依然口臭唇红,我用黄连解毒汤与之,并嘱喝绿豆汤。调治已经3年,目前安然。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药不是饭,饭一天三顿不可少,药却不能当饭吃。但现在许多人,轻信药商言,终生服药,大量服药,饭可以不吃,药是万万停不得的!于是,元气暗耗,药毒陡生。人们说中药安全,此话不假,但此话是有前提的:中医是对人下药,人不同,药便不同。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药物,才能保证安全。胡乱服药,或凭毅力坚持服药,那不是治疗,更不是养生,那叫折腾生命

擅用麻黄大剂的黄仕沛

  这次去北京讲学,遇到了久仰大名的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先生。他面色红润,爽朗和蔼,说一口广东普通话,声音洪亮,而说起经方更是中气十足。他送我新近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与经方问对》一书,这是其学生编辑整理的先生的医案医话。

       观医案,我大抵先看其方,后观其案语。翻开一看,便立即被他的用方所吸引,那是纯粹的经方大剂!再看其案,多是大病重症。这些案例中,先生用麻黄大剂的医案,是先吸引我细读的,尤其用续命汤治疗风痱的经验,实实在在,让人折服。

       一例多发性硬化,四肢瘫痪,用续命汤两月余,竟能下地走路。另一例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近二十年,多次激素冲击,后改用针灸治疗,依然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先生用续命汤加黄芪,麻黄用量递增至30克,两个月后可独立行走。还有一例是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不能自主呼吸,也是用续命汤加黄芪,两周后,停用呼吸机。再有一例帕金森,已经吞咽障碍和呼吸困难,并有高热,先生先用大青龙汤,继用续命汤,病情迅速好转。还有如用葛根汤加白术附子防己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案、葛根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其方其证都丝丝入扣,值得学习借鉴。

        黄仕沛先生用麻黄,多采用小量递增的办法,每2-3天加量一次,每次递增3克,最大可用35-45克。而且,他强调服用的时间,一下午3点前服药为宜。其中如何配伍等经验,均来自临床实战,绝非虚语。

        麻黄温通,善于开窍,是治疗许多重病大症的好药。但用麻黄若不对证,不得法,也容易出现心慌多汗失眠等副反应。开展麻黄应用的经验的交流,太迫切了!黄仕沛先生的经验值得重视。

【中医基础理论中认为睑废其病在脾,细细想一下,这应当是麻黄证,小续命汤的主治范围】

【麻黄是个好东西。我一亲戚中风后,失语失行。每日自服麻黄十余克。月余症状全失】

【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衰落与复兴及其背后的藏象理论因素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郭蕾(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词: 续命汤类方  中风偏瘫  藏象学说  奇经八脉奇恒之府 

    中风病(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但治愈率低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保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特色。

    然而,我们仔细研读中医文献却发现,宋以前的医学家对中风的疗效比现在还要高许多,如许叔微云:“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1]

    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以为,中风治愈率的高低与续命汤类方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应用的衰落与兴盛关系密切。

    潘华信: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渚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医者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迄今亦七八百年。[2]对比明显的是,清代中风已是十不救一,中风在今日更成了百姓的大患。现代黄竹斋、赵锡武、王占玺等诸家善用此方治疗中风病,但未从理论上做进一步阐述。朱心红、郑国庆等广泛搜集论证:续命汤近几年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均有深入,显示其是治疗中风急症很有前途的有效名方。[3][4]潘氏论证了续命汤类方为中风主方并呼吁重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的文章已经发表6年余。但是,由于积习深重,效果仍然不明显。所以笔者再次申述之。

    宋唐以前,医风淳朴,故其记载的疗效非常可信。孙思邈这样不重名利的大医更是如此。《千金要方·诸风》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① 诸续命汤为古法,非唐时发明。又《外台》称小续命汤出《小品方》,则可追溯至刘宋。② 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即中风专用方。[]宋代将《古今录验》续命汤补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也是政府组织的严谨的学术活动,必有所本,合于众议。

    可是,不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李时珍也说,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故举以为例。[5]其他医家随从者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五行互藏,五脏互藏,所以从各个脏腑、金木水土火五行治疗中风都可以有效果。

    2.疾病分多个发展阶段,各种方法在这多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发挥作用就可以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3.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快于前人,故中风发病时其他脏腑的状况不同于以前。1990年以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更是远快于前人,所以因为脑髓虚弱导致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急剧增加。人们的精神紧张程度高,则心火痰热肝风之证多。

    以地黄饮子为中风主方即因为这个情况。而地黄饮子实为《千金》补五脏方内补散的加减。

    4.伤寒论对奇经八脉和奇恒之府的治疗原则一直没有得到阐述,所以对这一经方治疗太阳奇恒之府中风的认识仍然不足。我们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内环境自稳态作为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六经藏象模型,奇恒之府的所属经络、表里配合与藏象分属,提出了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即内环境藏象包括三部分:奇恒之府象、脏腑象和躯体象。[7][8]这对深入认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有相当的帮助。《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治属太阳。任脉为病,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治属太阴。带脉为病,治属少阴。阳跷为病,治属少阳。阴跷为病,治属厥阴。阳维为病,治属气分。阴维为病治属血分。奇经八脉之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这反应了奇经八脉的六经分属以及基于六经五行属性的奇经八脉五行属性;据此还可以帮助确定奇恒之府的五行属性。

    综上,我们认为,中风可以分奇恒之府中风,脏腑中风和五体(即经络)中风。奇恒之府中风,即脑中风,与督脉关系密切,应该归属到六经之太阳病,治疗宜续命汤类方。结合刘渡舟的合方理论和当今患者的体质,治疗宜续命汤类方合经方或者时方。

    张山雷则对其用治脑卒中大加责乏,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阳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风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9]且影响甚巨,我们的论证非常明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5.江浙病家和医生有畏用麻黄的习俗,导致不喜欢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例外的,陈耀堂: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1960年左右.程门雪先生言及中风时,建议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当参入羌活、独活、防风之类祛风药(尚未敢提麻黄已经令人惊诧了)。江浙医家近几百年的影响巨大,所以形成全国之势。

    其实,叶橘泉指出,麻黄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古方还魂丹中用麻黄,当代的冰毒这类毒品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制造的。我们治疗中风却不利用十分安全的麻黄饮片,十分可惜。河南民间有使用各种金刚丸治疗中风偏瘫的传统,其独特成分是马钱子,药理作用是兴奋脊髓,与之相比,加入麻黄的续命汤类方,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都要好许多。且麻黄:《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

    6.世人对经方的态度也影响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的使用。我们知道与时方比较,经方对辨证的要求非常高,辨证准确则效果迅速明显,否则无效甚至加重,而时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这也影响医家使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

    宋代已降,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大量新的现象和理论创建发展迅速却并不严密,与传统理论的整合还不充分,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这都是医学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时代赋予了我们完善前人积累的理论的大好机会,我们应该不辱使命。这种矛盾最主要体现在藏象理论上,而且在1900年以来的中医界志士仁人的努力和推动下,藏象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尽人皆知,争论激烈,并将最终解决。】

空腹不宜服麻黄

     昨晚一病人母亲来电话,说女儿早晨服用汤药后感到手抖、全身无力,休息片刻后缓解,下午回家后服药后又出现相同症状。问何故?那患者是位女青年,因多囊卵巢、多毛、体胖来诊,我用的是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麻黄6克,量不大。我问:服药时是否空腹?答曰:她减肥,一直不大吃东西。我知道是饿肚服麻黄的缘故,遂嘱其饭后服药,服药后可以休息一下。病家才安心搁下电话。人饥饿时常会心慌手抖冒虚汗,这与过量服用麻黄后的反应相似,所以,空腹时的6克麻黄,其反应程度可能是餐后服用的好几倍!
   空腹一般不宜服麻黄。这是一条经验。

【麻黄不恰当的用量还会导致某些特异性体质的病人失眠。】

【我记得温兴涛先生说过麻黄汤治疗糖尿病医案,麻黄可能能提高外周血糖的利用,而降血糖,提高血糖的敏感性。与此案同理】

李发枝教授之甘草泻心汤新用法

先解读原文。    不欲饮食。面目乍白乍赤乍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不欲饮食属于消化道损伤

面目乍白乍赤乍黑,不是一会儿白一会红一会黑,乍之意相当几周甚至几月,是病情一段时间缓解,脸白,一段时间发作,脸红,一段时间发作之后,脸黑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是指失眠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的损害

一、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分2型

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西医讲与免疫有关,有病人长达15到30年,有病人便秘或者大便溏泄。用甘草泻心汤以后都会缓解,而且口腔溃疡治愈率相当高,不易复发。
   A单纯甘草泻心汤,不加减,经方使用最好不加减,加减则不能保证疗效,口腔溃疡用甘草泻心汤几率百分之八十
   B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则使用三黄泻心汤,此种类型多属于心火亢,用之多效

二、手足口病分2型

A如症状比较轻,没有脑部以及肺部的并发症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以及痊愈,手足口病脑部损害用风引汤,效果相当好       如有发热加柴胡

B如用甘草泻心汤一剂不效则三黄泻心汤,效佳

三、肿瘤,化疗,艾滋病,以及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立刻缓解

A大便泄泻如用甘草泻心汤加重,用三黄泻心汤可以好转,此种腹泻可能是热证腹泻。

B如果艾滋病人白细胞低,则加用黑小豆30克,白细胞会在短时间之内上升,艾滋病人腹泻,甘草泻心汤加生晒参,山药,白术
但这个黑豆不是超市卖的黑皮绿豆瓣,是圆的比较小的黄豆瓣黑皮的那种黑小豆
   C很多药物,如西药的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的的胃肠道反应就是中医所说的药毒
    古人就是以黑小豆,甘草来解药毒的

四、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长期用抗生素所致,症状以痛为主。甘草泻心汤加生白术30效佳,健脾之意

五、唇炎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      不效则荆防败毒散。

六、白赛氏病

白塞氏病相当于金匮描述狐惑病,比较严重的病例死亡解剖后,从口腔到肛门都有严重溃疡,甘草粘膜修复能力很强大,甘草泻心汤效佳

A伴关节痛的病人相当多。有的病人就是单纯的关节痛,伴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临床查血沉,风湿因子等指标都是阳性。诊断为类风湿,但按照类风湿治疗,无效或者效差,可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60白术15粉防己20,关节痛立刻缓解,寒像者重加附子15克,全部药物一起煎煮1小时以上。有热像加黄柏15
B如伴发热加柴胡40到60克
C伴阴部炎症加地肤子30苦参15
D伴眼部损害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等加当归15赤小豆30
E伴座疮,毛囊炎,皮疹,色素沉着,结节性红斑加麻杏苡甘汤

七、后发际,前胸后背的毛囊炎,座疮。用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不可使用连翘双花板蓝根等寒性药物
 
八、如小儿急性扁桃腺炎,西医输液需要好几天,而且反复发作。而用甘草泻心汤会立刻缓解。发热加柴胡

九、强直性脊柱炎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防己汤效果良好。不用木防己,防止肾损害,用粉防己或者汉防己可以

十、干燥综合症,口,眼,鼻,发干。用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等养阴药不缓解会加重,甚至腹泻,没有食欲,看舌赤无胎,干燥还是可以用干姜附子,不要一见舌赤就不用热药,本证可以用

十一、经期复发口腔溃疡
热证用大柴胡加甘草泻心汤
寒症甘草泻心汤加白术附子

十二、妊娠用甘草泻心汤是可以的,小心医患纠纷

十三、口腔粘膜白班用甘草泻心汤效果很好
口腔扁平苔癣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可以三黄泻心汤加薄荷五倍子。

以上甘草泻心汤用内蒙生甘草最好,新疆产效差,南疆甘草最差

用甘草泻心汤3剂不效,立刻换方,那就不是甘草泻心汤证

总之有口腔溃疡,一年之内多次发作,无论何种病症都可以试用甘草泻心汤

甘草30半夏30黄芩10黄莲3党参15干姜12大枣5枚切开

个人认为,既然是半夏甘草同量,那么体质要求必然以甘草人,半夏人使用效果最佳。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663 次浏览 • 2016-01-23 21:27 • 来自相关话题

    30、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炙甘草 15 克,人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3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 ...查看全部
    30、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炙甘草 15 克,人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3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8 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或中风,均当汗以解之,而医反下之,虚其里则邪热内陷,因使下利日数十行,以至食物不得消化,水被热激,走于肠中则腹中雷鸣;胃虚邪凑则心下痞硬;水热壅逆则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硬,又误认为病去未尽,而复下之,遂使痞硬益甚,因此心下痞硬并非里实之热结,而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所   致,愈下愈虚,痞亦愈甚,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   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形色善变,精神不安,有如神灵所作,因谓为狐惑病,此病亦常有烦热,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为虚烦有热;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为胃虚多湿,其有蚀疮在喉者,即称之为惑;其有蚀疮在阴者,即称之为狐。蚀于喉之上部而语声沙哑者,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关于狐惑病的证治,除本条外,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口又说“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说“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_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基于以上的说明,则古人所谓为狐惑病,颇似今之白塞氏综合征。实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胡老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并以本方治愈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者一例。胡老讲述道:“说起来亦很有趣,1970 年夏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我,有一位解放军女同志曾几次来院找我,她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我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我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复记忆。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曾以口腔溃疡来门诊,近在意大利经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辨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泄、前后阴溃疡者。
    【验案】史某,男性,42 岁,住东四六条 80 号,1965 年 11 月 15 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舌溃疡2 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 12 克,黄芩 10 克,干姜 6 克,半夏 12 克,大枣 3 枚,黄柏 10 克,党参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证消除。

刘渡舟经方医案(甘草泻心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2127 次浏览 • 2016-01-22 23:57 • 来自相关话题

图:炙甘草  43、甘草泻心汤证     狐惑病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女,32岁。病变及于上中下三部。上则口腔颊部粘膜经常溃疡,糜 ...查看全部
图:炙甘草

2f30256d6e323b86ccdadeb243f814ed.jpg

 43、甘草泻心汤证
    狐惑病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女,32岁。病变及于上中下三部。上则口腔颊部粘膜经常溃疡,糜烂疼痛难愈;中则心下痞满,饮食乏味;下则前阴粘膜溃破,疼痛搔痒难忍。小便自可,大便成形但每日2次。此属脾虚不运,气痞于中,湿气下流又成蠹毒之害。
    炙甘草12克 干姜9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党参9克 半夏10克 大枣7枚。此方共服十余剂而诸证逐渐得愈。
    【解说】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与半夏泻心汤同,但重用炙甘草为主药。用炙甘草有二个意义,一方面能补中益气,加强补益脾胃的作用,另一方面能甘温除热。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二种病变。其一,《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中用本方治疗狐惑病。狐惑病的特点是上下溃烂,“蚀于喉为惑”,是指咽喉糜烂,声音嘶哑;“浊于阴为狐”,是指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上下之变,必从中焦求之。因为中焦脾胃是上下水火之道,所以,善治者,调其中焦以治上下,这就是本案用甘草泻心汤取效的道理。但作为半夏泻心汤的变方,甘草泻心汤治疗的第二种病变是脾胃虚弱而内生虚热的心下痞证。这种心下痞往往伴有心烦不安,胃中嘈杂等虚热病证,以此作为与其它二个泻心汤的鉴别。
    由此可见,仲景设立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三个泻心汤方,实际上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一条途径。临床所见各种胃炎,胃肠炎以及溃疡病,若属单纯胃寒或胃热均不难治,若遇寒热错杂则较为困难。但只要熟悉三个泻心汤的不同特点而善用之,则随手拈来,有方可施。
    又附:心下痞案
    刘渡舟医案:郝x x,女,70岁。患心下痞而胃中嘈杂己四、五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效。伴口苦,大便数日一次,舌质淡红,苔根腻,脉弦细。服甘草泻心汤原方:炙甘草10 克,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6克,干姜,大枣10枚。三剂后诸症明显改善,苔黄已去,大便调畅,原方又服三剂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