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冯世纶老师医案(不明高热案)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18 次浏览 • 2016-01-20 09:32 • 来自相关话题

不明高热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请会诊病例) 安某 女 66岁 医师 2007年2月26日,一诊 反复发热2周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测体温37.5摄氏度。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39 ...查看全部
不明高热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请会诊病例)
安某 女 66岁 医师
2007年2月26日,一诊
反复发热2周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测体温37.5摄氏度。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39.5摄氏度,就近就诊于中日医院急诊科,除自感发热口干、乏力外,无咽痛、体痛、吐泻、喷嚏、头痛等症,血常规示:wbc:1.5*1012/L,在留观室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退,后又合用清开灵3天,静滴清开灵出现过敏,寒战高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停用清开灵,又用阿奇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入风湿免疫科治疗。
当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寒战高热无汗,体温最高40.4摄氏度,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苔白腻
各种西医检查除血常规示:wbc:1.2*1012 ,小便常规(镜检):白细胞0—3个,余无异常
辨证论治
此为“时发热”——属营卫不和,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 生姜12g 大枣4枚,需啜粥温覆 一剂
问:一诊时寒战高热,随后汗出热退,如此天天反复,是否属寒热往来之属,何不用小柴胡汤?
答:属寒热往来。《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就是指这种热型。小柴胡汤所治之寒热往来,有心下痞硬、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虚见证,除了这种,大部分的寒热往来都属桂枝汤证。惜今人受《伤寒论.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即毙”的影响,皆不敢用桂枝汤来退热,当年胡老收治了很多经温病学派医师治过的顽固发热病人,属桂枝汤证的-用就好。
2007年2月27日二诊
服药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战。微热,37.6摄氏度,口干,乏力,脉浮,苔白厚腻
患者发热,口干,汗出多为太阳阳明合病,符合麻杏石甘汤。
但屋内暖气太热,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此有关,舌苔厚腻,因此暂予麻杏苡甘汤以发表清热化湿
麻黄10g 杏仁10g 苡米30g 炙甘草6g 一剂
2007年2月28日三诊
服药后汗出淋漓,晚上未再出现寒战发热,但全身湿冷、怕风,难以入睡
问:二诊服药后出现大汗出,是什么原因?
答:当时考虑得多了点。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屋内暧气太热有关外,又因其发热较久,体力消耗大,怕其胃虚,不敢用石膏,致清热之力不够,现回过头来想,还是用麻杏石甘汤贴切。此外,西药用了较久的抗生素及激素,致体虚,这可能也是大汗出的原因。
问:三诊大汗出,怕风,烦躁不得寐,是否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似,诊为少阴病,用桂枝加附子汤会不会更好?
答:正因为没有“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津液大亏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老师:此汗多亡阳也,予温化敛汗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龙牡各15g 酸枣仁15g 三剂
问:用酸枣仁何意?
答:敛汗、安神。
药后汗止,稍疲乏,末再发热。
按:此病例较典型,一诊可作《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的注脚。
  二诊可作《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注脚。
三诊可作《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及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汤主之”的注脚。并应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鉴别。
  有人说《伤寒杂病论》是为救逆而设,确实,临床中病情瞬息万变,一个病除了掌握常见方证,重要的是不可死执一方,而应灵活针对现证处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方能处乱不惊。

冯世纶老师医案(鼻渊、咳嗽、遗精案)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605 次浏览 • 2016-01-20 09:28 • 来自相关话题

鼻渊、咳嗽、遗精案 李某 男 26岁  2006年11日13日来诊: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1周,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胸胁苦满,眠差早醒。婚后一年来早泄,一周遗精二次。 舌薄黄,脉细弦 既往有青霉素过 ...查看全部
鼻渊、咳嗽、遗精案
李某 男 26岁 
2006年11日13日来诊: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1周,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胸胁苦满,眠差早醒。婚后一年来早泄,一周遗精二次。
舌薄黄,脉细弦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辨证论治
鼻塞、流涕为太阳病;
涕黄,咳吐黄痰,咽痛,大便干为阳明病;
纳差,胸胁苦满,眠差早醒为少阳病。
虽有早泄、遗精等内在虚损症,但内外合病,里不急则先解表再治里,此为定法。
予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麻黄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生石膏45g 柴胡12g 黄芩10g清半夏15g 大枣4枚 生姜12g桔梗10g 党参10g 白术15g 茯苓12g 七剂
问:仲景书中似乎未见有麻黄剂、柴胡剂合用之例?
答:对。但仲景书是为百病立法,示人以规矩而非巨细无遗,只要你掌握其精神,有是症则用是药,灵活辨证用药则可用于百病。
问:此处用白术、茯苓何意?
答:此案中一诊虽阳症突出,但有内在虚损,所以便干考虑为里津不足。白术茯苓以生津利饮则津回而大便通,《金匮要略》之白术附子汤是个例子。
2006年11日20日二诊
咽痛已,胸胁苦满减,仍早醒,鼻塞涕黄,大便二日一行,
苔白,脉弦细
仍有鼻塞、涕黄加强清热排脓之药
上方加桂枝10g 生苡仁18g 败酱草18g 七剂
问:用生苡仁、败酱草排脓是否从薏苡附子败酱汤出?
答:对,是出于薏苡附子败酱汤,原方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仲景方虽只二百多方,但神而明之,可化生无穷。
2006年12日12日三诊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胸胁苦满已缓解,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一周遗精二次。
苔白根腻,脉弦细
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糜烂疼痛为实热;遗精为虚寒;
证属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甘草泻心汤加味。
炙甘草12g 黄芩10g 黄连6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干姜6g 大枣4枚 白术15g 生龙牡各15g 白薇12g 远志10g 石菖蒲10g 枣仁15g 七剂
问:失精家仲景有明示:用桂枝加龙牡汤,何以用甘草泻心汤加味亦有此捷效?
答:失精家用桂枝加龙牡汤是为正治,临床也确实本方多用。但不能死执一方,因为临床变数很多,如果辨为厥阴病,而用桂枝加龙牡汤,则为误治。现在很多人名为辨证,其实是依据西医病名而开药,如此,则离中医辨证施治精神远矣。
2006年12月19日四诊
唇舌糜烂疼痛已,一周来未遗精,大便一日一行。因仍有眠差、右少腹不适,续继调理。
2个月后遇之,诉后来未再遗精。
按:此案治疗顺序遵循先表后里,符合仲景大法。麻黄剂、柴胡剂合用对此例效果显著,说明用经方要理解仲景原意方能灵活加减变化,而不可死于句下。薏苡附子败酱汤原为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为阳明方,亦可看出冯老运用经方之灵活。

冯世纶老师医案(胁痛案)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533 次浏览 • 2016-01-20 09:25 • 来自相关话题

胁痛案 左某 女 75岁 退休  2007年3月7日来诊 左胁下痛发作连背2天,伴见短气、心下满,嗳气、时吞酸,口干甚、口苦,平日需吃芦荟以通便。 舌暗,苔白腻中剥,脉细弦 既往有冠心病史30年及胃溃 ...查看全部
胁痛案
左某 女 75岁 退休 
2007年3月7日来诊
左胁下痛发作连背2天,伴见短气、心下满,嗳气、时吞酸,口干甚、口苦,平日需吃芦荟以通便。
舌暗,苔白腻中剥,脉细弦
既往有冠心病史30年及胃溃疡病史
辨证论治
左胁下痛、嗳气、口干甚、口苦、脉细弦符合少阳七证;
心下满,吞酸,苔白腻为饮逆;
舌暗、病久见胁痛为瘀血;
问:患者有口干甚、平日需吃芦荟以通便,是否合并阳明病?
答:也有可能,但患者气短、苔剥、脉细提示里津虚可能性大,不明朗,先观察。
治疗予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茯苓丸。
此胁痛连背应是冠心病心绞痛不典型表现。
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陈皮30g 生姜12g 大枣4枚 桂枝10g 茯苓10g 白芍10 桃仁10g 红花10g 炙甘草6g 七剂
2007年3月13日二诊
胁下痛发作明显减少,程度亦轻,短气、嗳气、时吞酸,舌暗淡、苔少,仍口干苦,大便日一行,不需再吃芦荟以通便。
此饮瘀去而里津虚亦显
上方加白术18g 七剂,药后胁痛消失而有吞酸,继续调理。
师生问答
1、问:患者苔白腻,但有微黄,为何不写苔黄腻?
答:此苔基本是白的,但上面浮有一层黄,可以认为是白腻浮黄,对辨证意义不大。
2、问:用桂枝茯苓丸为何去丹皮加红花,它与桃核承气汤有何区别?
答:沒什么深意,丹皮凉而红花微温而矣,虑其里有虚。后方所主之瘀实证比前方更甚。
3、问:二诊大便已通,何以仍用白术生津通便?
答:二诊中可看到苔腻减而见少苔、舌偏淡、口干,且患者常有大便不畅,此属里虚津亏,予白术以生津利饮
4、问:如果知患者素里亏,此次虽沒什么症状,能否先加补药,如参麦饮?
答:这不行,违背经方辨证原则。方证是相对,现有是证则用是药是方,无则不可。
按:此患者为不典型心绞痛,末服西药,只二诊便将病情控制。非一般所谓中西结合,尚末看病人已想要开参麦饮、血瘀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流可比。辨证是中医之魂。

冯世纶老师医案(痹证案)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41 次浏览 • 2016-01-20 09:22 • 来自相关话题

痹证案 高某 男 61岁 已退休  2007年1月23日来诊  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曾被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口中和,近两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 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弦。 ...查看全部
痹证案
高某 男 61岁 已退休 
2007年1月23日来诊 
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曾被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口中和,近两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
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服西药不规则,有饮酒嗜好。
 
辨证论治:
无热而关节痛,为表阴证;
患者病程长,又见口中和,为里阴证;
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
治疗上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麻黄10g 桂枝10g 知母10g 苍术15g 茯苓12g 防风己各10g 炙甘草6g 川附子10g 大枣4枚 秦艽10g 仙灵脾10g +大功劳叶12g 生姜12g 七剂
 
问:六经辨证为少阴痹证,为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答:经方辨证的步骤是先辨八纲以定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一来要读仲景书,二来靠老师传授,三来是临床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所以说,辨六经较易而辨具体的方证较难。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少阴太阴合病,但具体方证不同,这就要看各人的经验及辨方证的功夫了。
问:-诊时患者疼痛较严重,为何不加止痛药?
答:中药中没有所谓的止痛药,都是依据整体的状态而调整。死执所谓的止痛药而不整体调理,是起不到止痛效果的。
问:像元胡丶乳香不是止痛药吗?
答:是通过活血祛瘀而起作用,有瘀血证才用。如胡老对于疼痛偏于-侧的用活血药。像这例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可适当加活血药。
问:仙灵脾在此是什么作用,是补肾吗?
答:太阴药,也就是增强附子的温阳强壮作用以祛邪。
2007年2月6日二诊 
汗出后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口干,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问:二诊见口干,是否合并阳明证?
答:不是阳明病。这是汗出而津液更伤了,呈外邪内饮,津不上承之证,应从太阴论诒。(按:从三诊可看出,去掉麻黄发汗药,增加附子用量,口干反而减轻了。)
老师:六经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汗出表邪减而津亏,应去麻黄,治疗上改为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 苍术15g 炙甘草6g 川附子12g 大枣4枚 生姜12g 白芍10g 茯苓12g 防风己各10g 秦艽10g 仙灵脾12g 七剂
2007年3月13日三诊
鼻不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己基本消失,由坐位站起己不困难,行走利索了,现遗右足跟疼痛,口不干了,口疮消失,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方证同上,仍予上方,增川附子为15g 七剂继进
问:一诊用药己取效,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是否应效不更方,仍用原方?
答:一诊后汗出邪去而津已亏。少阴病方证分两大型:一种是在太阳伤寒证麻黄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无汗者,一种是在太阳中风证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有汗者。本例经温阳发汗,表更虚,故转属笫二种方证,即用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加附子强壮药而成的桂枝加附子汤。三诊中病情好转,仍有足跟疼痛,寒湿仍在,因继祛寒湿,予前方加减。
问:观方中用附子,不先煎,为何?
答:北京地区用附子出事的,多是药不对证,煎服不合理,用量都是30g以上的,一般我用川附子15g以内的,都不先煎,但煎前要用水泡1小时。
按:本例为慢性老年性关节炎,中医为痹证患者。因初表证明显辨为少阴太阴合病,而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证,服药后汗出,表证减而津伤,故二诊去麻黄,三诊关节痛止而有足跟痛,故乃以上法而加重祛寒湿治疗。老年痹证宿疾,以14剂中药取得显效,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方之药简而力宏及辨方证之精准。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加大黄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63 次浏览 • 2016-01-19 23:04 • 来自相关话题

11、桂枝加大黄汤证     久利案     刘渡舟医案:李x×,男,36岁。患慢性利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痢挟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投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 ...查看全部
11、桂枝加大黄汤证
    久利案
    刘渡舟医案:李x×,男,36岁。患慢性利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痢挟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投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桂枝9克  白芍18克  生姜9克  大枣10枚  炙甘草6克  大黄6克  三剂。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解说】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加芍药方再加大黄而成。《伤寒论》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本案的辨证要点是在桂枝加芍药汤证的基础上,又见腹稍拒按,大便秘结脉按有力,舌绛苔黄等实证。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加芍药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554 次浏览 • 2016-01-19 23:03 • 来自相关话题

10、桂枝加芍药汤证     (1)虚利案     刘渡舟医案:王××,男,46岁。因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未经彻底治疗而转为慢性菌痢。大便下痢,挟有红自粘液,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来势甚急,常常来不及登厕就内污衣裤,但又后重下坠,大使 ...查看全部
10、桂枝加芍药汤证
    (1)虚利案
    刘渡舟医案:王××,男,46岁。因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未经彻底治疗而转为慢性菌痢。大便下痢,挟有红自粘液,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来势甚急,常常来不及登厕就内污衣裤,但又后重下坠,大使排而不尽。伴腹中隐隐疼痛,肠鸣作响,病程逾年,曾用真人养脏汤,以及芍药汤等治疗,皆无效可言。脉沉弦而滑,舌质红,苔白。再三审证,辨为脾胃阴阳失调,气血不利之证。
    桂枝9克  白芍18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9克。二剂后,下利次数减为一、二次,腹痛肠呜消失。原方又进二剂,诸证皆消。
  【解说】事案病机要点在于脾胃阴阳失调,中焦气血不利。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本,气血阴阳之所主。脾虚则清气不升,胃虚则浊气不降,土气不和。则必然导致肝木郁滞,疏泄失常。此类病证非寒非热,介于虚实之间,所以用寒热之法治疗都不能取效。桂枝加芍药汤能够调和脾胃之阴阳,利血脉消瘀滞,并有平肝缓急之效,于调和睥胃中兼能疏泄肝木。
  (2)腹痛案
    刘渡舟医案:张×,女,32岁。每当午后即觉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腹肌向内抽掣拘急。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但月经衍期,每次行经需10天左右,经色黑紫,挟有血块。脉珐细如按刀刃,舌质绛紫,苔薄白润。证属脾之气血不和,而肝木横逆克犯脾土。治宜平肝缓急,调和气血。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生姜10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10克。连服六剂,腹痛止,拘急解。转方用当归芍药散而愈。
    【解说】柯韵伯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而桂枝汤之所以能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则首先在于其能调和脾胃之气。众所周知,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所以,脾胃之气旺盛,则营卫生化之源充足。营卫和调则气血阴阳随之也和。从桂枝汤组方的五味药物来看,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自古以来都是厨房中常用的调料,有健脾开胃,促进食欲的作用,所以桂枝汤实际上擅能调补脾胃,通过调补脾胃,然后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明阳的目的。只有明白这一道理。然后就可以了解本案的治疗方法。重用白芍,使其.能和脾阴,利血脉,又能柔肝缓急以止疼痛,
    临床上凡见有腹满时痛,下利,舌质偏红,苔薄白而脉弦细者,多属脾胃气血阴阳失和,选用本方治疗,每能取效。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754 次浏览 • 2016-01-19 23:01 • 来自相关话题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神乱案     刘渡舟医案:董××,男.28岁。因精神受到刺激而犯病。心中烦躁不安,或胆怯惊怕,或悲伤欲哭,睡眠不佳,伴有幻听、幻视、幻觉三幻症。胸中烦闷难忍。舌苔白厚而腻,脉弦滑。辨为肝气 ...查看全部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神乱案
    刘渡舟医案:董××,男.28岁。因精神受到刺激而犯病。心中烦躁不安,或胆怯惊怕,或悲伤欲哭,睡眠不佳,伴有幻听、幻视、幻觉三幻症。胸中烦闷难忍。舌苔白厚而腻,脉弦滑。辨为肝气郁滞,痰浊内阻而上扰心宫。
    桂枝6克  生姜9克  蜀漆4克(以常山代替)  龙骨12克  牡蛎12克   黄连9克  竹茹10克  郁金9克  菖蒲9克  胆星10克  大黄9克
    服药二荆,大便作泻,心胸顿觉舒畅。上方减去大黄,又服三剂后,突然呕吐痰涎盈碗,从此病证大为减轻。最后用涤痰汤与温胆汤交叉治疗而获痊愈。
    【解说】在《伤寒论》中,仲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由于火劫追汗,损伤心阳而引起的惊狂,卧起不安;本案取意于此方而用来治疗由于情志内伤所导致的神志迷乱。二者病因不同,证情有别,但其病机则基本一致,即心神内乱而兼有痰郁。正如清代医家柯韵伯所指出的那样:“不拘病之命名,惟求症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宜主某方,随手拈来,无不括法”。但火劫亡阳的治疗重点在于温通心阳而补其虚,所以用甘草、大枣甘温之品,以起到辛甘合化为阳的作用;而本案则偏重于涤痰清热以开心窍,所以加上竹茹、胆星、菖蒲,郁金.黄连和大黄,同时去掉大枣,甘草以防其助湿化痰。这是临床上随证加减,灵活论治的一个体现。
    蜀漆乃常山之苗,其功用与常山相似,有较强的催吐祛痰作用。用量.一般在3—5克,但还要注意水炒先煎,以减少其对胃肠的刺激而消除致吐等副作用。如果药店不备蜀漆,也可用常山代替。从临床运用来看,用蜀漆和大黄黄连泻心汤及远志.菖蒲合用,治疗属于痰热.上扰,蒙闭清窍所致的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服药后或吐或泻,或吐泻交作。吐则多为痰涎,泻则多为胶粘秽物,其后都能使精神安定下来。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475 次浏览 • 2016-01-19 22:59 • 来自相关话题

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遗精案     刘渡舟医案:王××,男.20岁。患有遗精证半年,几乎每夜均有发生,屡经医治无效,形体疲惫不堪。病初之时,每因有梦而遗精,逐渐发展为无梦而遗。舌质淡嫩不洋,脉弦缓无力。辨证属于心肾阴阳不交而 ...查看全部
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遗精案
    刘渡舟医案:王××,男.20岁。患有遗精证半年,几乎每夜均有发生,屡经医治无效,形体疲惫不堪。病初之时,每因有梦而遗精,逐渐发展为无梦而遗。舌质淡嫩不洋,脉弦缓无力。辨证属于心肾阴阳不交而精关弛废失禁。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大枣l2枝  炙甘草6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连服五剂后,滑精止,饮食增进,精神渐振,从此调治而愈。
   【解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说:夫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所谓“失精家”,是指有长期遗精、滑精史的人,初起时.往往由于欲火内动,而又不能随心所愿,以致心火内燃,下扰肾精,逼迫精液外泄,所以常常表现为有梦而遗精:久而久之,肾元下亏,失却固摄功能,导致精关弛废不固,最终发展为无梦而走泄,成为“失精家”。所以,失精家的病机关键在于心肾阴阳上下不交,治法以调和阴阳,交通心肾为主。桂枝汤能和营卫,调和脾胃,而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一方面能收敛神气,固摄精关,另一方面也起到固护心肾精气的作用。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加桂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033 次浏览 • 2016-01-19 21:35 • 来自相关话题

中药肉桂    7、桂枝加桂汤证     奔豚病案     刘渡舟医案:崔××,女,50岁。患奔豚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走窜, ...查看全部
中药肉桂

肉桂.jpg

 
 7、桂枝加桂汤证
    奔豚病案
    刘渡舟医案:崔××,女,50岁。患奔豚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走窜,行至小腹则胀,上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冒冷汗。少顷气往下行,则诸证随之而消。每次发作时精神特别紧张恐怖,如临死亡,每月发作二三次。平时少腹及腰部有酸疼感,带下多:面色青黄不泽。舌体胖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数但按之无力。辨为心阳虚弱坐镇无权,以致下焦浊阴乘虚上犯。治疗当温补心阳,而消阴降冲。
    桂枝15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黑锡丹6克(用药汤送服)。一剂药服尽,冲气已止。共进五剂而愈。
    【解说】奔豚病发作的一般情况是气从少晖上冲胸咽,发作时恐怖欲死,气复还则止。这在临球上亦比较常见。但发作程度如本案这样严重的并不多见.导致奔豚产生的机理大多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坐镇于上,因而下焦阴寒邪气得以上冲。奔豚病的发作特点是,凡奔豚气所经过的部位,必然使正常的气机运行闭塞,而出现憋闷胀满心悸,汗出等证。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有效方剂,《伤寒论》指出:气从少腹上冲心者,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更加桂在于取桂枝强心通阳,开结气,降冲气,用来治疗奔豚病最为合拍。有的医家认为,“加桂”应是加肉桂。如果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加桂枝和加肉桂。效果基本相同。

刘渡舟经方医案(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825 次浏览 • 2016-01-19 21:08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白芍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产后身痛     刘渡舟医案:樊×,女。产后半月许,忽然身体疼痛,脉来沉迟无感冒可言。右 ...查看全部
图:中药白芍
白芍.jpg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产后身痛
    刘渡舟医案:樊×,女。产后半月许,忽然身体疼痛,脉来沉迟无感冒可言。右学员辨为气血两虚,用十全大补汤治疗,虽有小效但不彻底。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备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疗:桂枝9克  白芍12克  生姜12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党参12克服药三剂后,疼痛消除。
   
    【解说】本方用发汗后。或妇女产后,或流产后,或行经后,血虚而营气不足,不能充养肢体而出现的身体疼痛,脉沉涩而无力。方中用桂枝汤调补营卫;加重白芍剂量以养营血;另加人参以补卫虚。本方最妙之处在于加重生姜的剂量,借其辛散之力而走于外,使全方的益气养血作用达于体表,补而不滞,专治营卫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身体疼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也重用了生姜,与本方之义同。